第347章 构建新族群认同(1 / 2)
混居和民族融合成为阿根廷人新的挑战,特别是大量新移民的涌入,周边国家,印度裔,菲律宾裔等新移民的涌入占据了大量的底层工作。
这些廉价劳动力有效的推进了阿根廷的工业化,但也对阿根廷主体民族认同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鼓励不同族裔通婚,成为阿根廷各省各市对民族融合的主要工作,布兰卡市印度裔一条街首先被取缔,理由是太脏太乱,影响城市环境,印度裔被分散驱逐到工厂附近的工业园区。
各地出现的唐人街也都改造成开放式的,但保留了一定特色,在民间不允许出现过于独立的文化,这不利于他们融入当地,也不利于国家长久发展。
在奥兰市,工业化方式在这里发展壮大,近两年奥兰市新区建了三十多个新厂,除两三千人规模的大厂,一个中等厂需要的工人数量一般在500到800人,机械加工,氯碱化工、纺织、建筑材料等工厂发展起来。
污染也变多了,浓重的化学泡沫笼罩,纺织和造纸业污染比较严重,不过奥兰市发展并不多。
流水线是很多阿根廷人的第一份工作,能坚持做三五年的很不容易,奥兰市工厂越来越多,也让很多人开始进厂打工。
奥兰市周边的水电发展迅速,这里是很多河流的上游,电力价格便宜,超过20亿库容的水库就修了6个。
各种冶金原材料工业发展起来了,所以很多机械加工厂也选择在这里加工,加工好后直接水路铁路运输到全国各地。
东西老城区是奥兰市市最早发展的城区,城区内大多是老旧的低矮楼房,但它依然是最繁华且具有烟火气的地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