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杜甫的奏章,赈济灾民的难处(2 / 2)
永王正色道:“太子!你是父皇下旨,昭告天下的大唐储君,你只有接受的资格,还轮不到你说让给谁就让给谁,如此胡言乱语,要是让有心之人跟父皇参上一本,你我二人都死无葬身之地!”
“哈哈哈哈,你怕了?你真的怕了吧?”太子笑过之后眼睛含泪,“你仅仅是听到了这种言论你就害怕了,而我呢?我之前天天都怕自己死于非命啊!是安禄山,是他的突然造反,让父皇暂时放下了对我的戒备,杨氏兄妹被杀,我终于能从日夜惊恐的状态下解脱出来,可是……可是如今又有一个‘苏氏’骑在了我的头上,我除了奋起反抗,还能做些什么呢?你来告诉我!”
永王叹了口气道:“百姓们羡慕我们出生于帝王之家,身份尊贵,享不尽的财富,可是谁又能知道我们身上的苦楚呢。”
其实永王这话如果跟正在接济百姓的杜甫说的话,杜甫怕是会专门写首诗来骂一骂他,百姓们因为天宝年间后期的土地兼并和安禄山的造反,已经快要活不下去了,王孙公子们衣食无忧还在顾影自怜,可笑至极。
“杜大人,赈灾的粮草已经不够了。”杜甫身边的小吏灰头土脸地回来汇报。
“战乱又遇到灾年,雪上加霜啊。”杜甫的副官叹了口气,“但是新产的稻米需要先供给军队讨伐叛军用,朝廷也难啊。”
小吏气鼓鼓地说道:“难?朝廷难什么?朝廷再难,那些大官们照样锦衣玉食,皇室们享乐快活,看看这些灾民吧,已经开始吃树皮,一旦入了冬,恐怕因冻饿而死的会不计其数。”
杜甫无奈地摇了摇头,“是啊,那些达官贵人从手指缝里漏出来一点,百姓的日子会好上不少,大唐南方绝大多数的州县没有受到战乱影响,但大运河目前在叛军的手里,无论是赈灾还是运输军饷,都不顺畅,我要给皇上写信,说明缘由,让陛下从关中仓库里调粮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