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 金融工具(2 / 2)

加入书签

景阳十三年(1617)的下半年对于大明百姓来讲还是比较平静的。边关没有发生战事,朝廷也没大规模征召劳役。

年初发生在北直隶、山东、南直隶部分州县的漕军暴乱,在海军总督王昇的大刀阔斧之下很快就被扑灭了。虽然死了不少人,却没有蔓延到其它省份。

古代老百姓对于民间骚乱一向不太关心,或者说消息很闭塞,只要不干扰到自己的生活,顶多会在茶余饭后聊两句,甚至连知道都不太容易。

但到了8月份,《半月谈》与《商报》几乎同时刊登出来的一则文章,却引发了民间层面的热议。文章的名字叫《何为债券?》,署名为江湖百晓生。

债券?这个名字对大明百姓来讲确实很陌生。可是让这位江湖百晓生一解释,马上就茅塞顿开了。债券,顾名思义,就是借债的凭证,俗称借条。

可是这两家大明最大,也是唯二可以在两京十三省发行的全国性报纸,为什么要在寸纸寸金的头版上讨论这么简单的话题呢?别急,只要耐心把文章看完,答案就跃然纸面了。原来是大明最大的钱庄,日月银行要发行债券。

对于这家银行,沿海地区的民众多少都有些了解。它在天津、济南府、松江府、福州府、漳州府、广州府、马尼拉城设置七家分行,同时还在扬州、苏州、杭州、宁波、潮州、濠镜澳设立了六家办事处。

凡是与海贸有关的经营者,或者进行南北大宗货物运输的商人,还有四个实施新政省份的各级官府,或多或少都与这家银行有往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