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四次战役(1)李奇微窥探天机(2 / 2)

加入书签

美军决定再次发起大规模进攻,夺回汉城,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压回到“三八线”以北。

美军在战场上的快速补充和恢复能力,着实令人吃惊。这与志愿军形成了很大的反差。第二次战役,美第2师和第1陆战师分别在西线和东线战场惨遭重创,被迫撤到后方整补,但前后只用了30天时间便可重新投入战场作战。

而在同一个战役中,因严重减员而在后方休整的志愿军第9兵团各军,3个月后仍然不能重上前线,担负作战任务。双方在作战能力恢复上的明显存在差距,对与后面战役的衔接与转换上,无疑有重大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影响甚至是有决定性的。

1951年1月初,第三次战役胜利结束后,中朝军队一线兵力,为志愿军6个军(21万余人)、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共27个师(7万余人)共28万余人。虽然,志愿军接连取得三次战役的胜利,士气高涨。但由于连续作战,部队极度疲劳,补给困难,但尚未组织休整,难以继续作战。

1951年1月15日,第三次战役,刚结束一周,“联合国军”利用中朝军队转入休整的间隙,以汉城为主要突破口,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统一指挥,共纠集16个师又3个旅1个空降团,及在朝鲜的全部炮兵、坦克和航空兵,共23万人。首先发动了,代号为“猎狼犬行动”的,试探性进攻,旨在摸清当面情况。

一个加强团的美韩军在水原与利川之间开始试探性进攻,每天用汽车装上步兵跟在小群坦克的后面,在宽大正面上进行火力侦察,一旦碰上中国军队主力就立刻后退,然后用炮兵、空军猛轰中国军阵地;如果发现对方阵地薄弱,立刻强攻抢占要点。

在短短一周内,美军三次进出乌山里,四次进入金良场里,三次夺取利川,来回穿梭,忙碌不已。这正是李奇微所创造的“磁性战术”。他试图通过这种紧贴敌军的战术,持续与希望休整的中朝军队保持接触,消耗对手的体力,同时查明敌军的具体部署位置。

这样,朝鲜战场交战双方的攻与防、进与退,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主动与被动,便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