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抄家,狠狠的抄!(2 / 2)
“陛下当真觉得自己做的不错?你性格多疑,刚愎自用,屡次更换边关将领,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与清军作战屡屡失败,这不是错?
你只记得扫除阉党,却没有制衡东林党的手段,导致朝堂内被一帮只会空谈的伪君子所把控,中央决策多有失误,这不是错?
你拒绝议和,导致朝廷常年两线作战,兵疲将寡,死伤无数。西北连年天灾你不恤民生,反而怪百姓反你?”
杨铮字字如刀,将这位即将亡国的庸君狠狠训斥一番。
“我劝过你,一定要相信孙督师,可你呢?依旧我行我素,猜疑不断,在他战死潼关后甚至怀疑人家诈死潜逃,不予赠荫,这是一位圣明之君能够做出来的事情?”
“袁崇焕纵然有千种不对,你也不应该在他抗击清军的时候将他下狱,你这么做让关内唯一一支敢于和鞑子的八旗骑兵硬碰硬的关宁铁骑人心涣散,是自废武功!”
先不提袁崇焕该不该杀,就算该杀也不应该那个时候杀,完全可以钝刀子割肉,慢慢取了他性命。人家前脚刚打完国都保卫战,你后脚就把人家下了大狱,城外还有关宁铁骑看着呢?你让他们怎么想?
明末并非没有优秀的统帅,反而很多,像袁崇焕、祖大寿、赵率教、满桂、曹文诏、洪承畴、左良玉、卢象升、秦良玉,孙传庭,乃至后来的李定国和郑成功,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但这些人不是死在了崇祯的猜忌下,便是被农民起义军所杀,根本没有真正发挥出他们的用武之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