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幕起幕落(6)(2 / 2)
也正是这样,使得不少大明子民,特别是家里兄弟多的,没有能经受住这种诱惑的,登上在旅顺、天津、烟台、威海、青岛、连云港、松江、宁波、泉州、新安等地诸港,由少府免费组织的下南洋航行。
在过去两年间,有超过百万的大明青壮,被运往东番、琉球、吕宋等地去了,有进农场的,有进工坊的,有报名入伍的,有……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
南洋有今日的改变,固然有魏忠贤他们的功劳,也有朱由校在谋划的功劳,而下南洋的主力,来源最大的地区,就是山陕!
不这样做不行啊。
山陕的土地太贫瘠了,根本就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口,更别提此起彼伏的自然灾害,朱由校要不分流走一批人,那谁知道是否会有人揭竿起义。
但也正是这样,使得开海太热了,以至于陆上方面的攻略,在所难免的会受到影响,针对于对外的基本国策,朱由校的态度很明确,一个海上,一个陆上,两条腿走路更稳当些,这样才能把大明本土的极限开辟出来。
“臣等辜负了陛下的期许与信任,还请陛下严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