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君有君道,臣有臣纲(2 / 2)
史书上描述张瓒是方面大耳、眉入鬓骨、骨骼隆起,是忠义之臣的典范,后来在嘉靖三年更是主导平叛了大同兵变,后来还做到兵部尚书。
但历史上他却是一等一的奸臣,投靠嘉靖时期宠臣郭勋,蓄财帛百万计,为人所不齿。
当然这都是后话,在眼下,他却展现出了铮臣的风范。
何鉴脸色羞红道:“平叛乃地方之事,兵部对此也知之甚少,有军政事还是问前线将帅,以及地方都御史为好。”
吏科都给事中杨褫道:“听说黄州一方知府,乃是杨部堂的门人,却不知杨尚书为何于此时缄默寡言了呢?”
显然杨褫也是有人“点拨”过,知道要把事往杨一清身上栽。
本来朝中就有不少人看杨一清不顺眼,尤其几名阁臣与杨一清不对付,眼下矛头转移,也直接体现出朝廷内部的派系之争。
杨一清被众人凝视,却显得镇定自若,道:“中原贼寇纵横江北数省,作乱数年,中途也曾多次威胁到京师,诸位当时为何不仗义执言,甚至主动提出随军出征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