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8章 平倭(卅三)三方三心(2 / 2)
左议政金应南同样赞成先发制人,他道:“壬辰年是因我们防备松懈,一盘散沙,才被倭寇利用,以至于战争爆发之初一败涂地。而现在不仅是官军,就连明军的军粮也早已备好,大量囤积于平壤,我军将士们日夜训练,再与我军决战已经大可一试。”
谁知领议政柳成龙却道:“各位似乎都想得太轻松了,那倭寇怎么会想不到我们必作防备?倭寇之前只经历了两种困难,缺粮及海战,因此才有疯狂攻击全罗道,以及车轮战李舜臣的行动。
诸位知道关键在何处了么?我若是倭寇,要是找不到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便绝对不会再次贸然入侵。”
众人听后皆恍然大悟,郑琢想起之前晋州之战,不禁冷汗直流:“李舜臣自然是不会轻易被倭寇击败,但若倭寇登陆成功,再次攻打全罗道的话,那就很难防备了。
上次晋州城破,倭寇涌入,全罗道便朝不保夕,此次倭寇的重心必然仍在全罗道,这实在令人担忧。”
因朝鲜义军经过一连串实践,对朝廷已经极为失望,迄今近乎销声匿迹,柳成龙也心忧此次全罗道难保,只得提议道:“为今之计只有坚壁清野,据险积蓄。虽说要努力阻击倭寇登岸,但一旦倭寇突破防御攻向全罗,那就只能按这个方略办了。”众人赞同。
会开到此时便告结束,但这其实颇有诡异之处,即所有这些朝鲜大臣似乎都尽量避免提及明军,也似乎未曾思考如何与明军配合作战一般。
其实不是他们忘记了明军的存在,而是当前的现实就是明军几乎不存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