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如何收场(1 / 2)
囚禁亲生父亲,残害兄长,屠杀皇族血脉——这些罪行如同一道道烙印刻在赵锴心中。
蔡太师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是要身为皇帝的他放下尊严,主动向儿子低头认错,并将其召回皇宫,册封为太子,从而将西凉的战果尽数揽入大安囊中。
可是,这样的设想首先取决于林乾是否愿意接受,其次,对赵锴本人而言,更是难以跨越的心理障碍,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忍受去向自己的儿子卑躬屈膝地赔礼道歉。
“陛下,开创盛世强国抑或导致百姓流离失所,仅在一念之间。”蔡太师不顾一切地跪倒在地,力谏道,“臣大胆进言,请陛下以国家大局为重,务必设法与林王消除误会,使其回归大安。”
尽管清楚这位重视颜面的皇帝极有可能拒绝,但蔡太师仍坚持恳求。
同时,一些秉持实用主义的大臣也纷纷加入恳求的队伍,共同呼吁:“恳请陛下以天下黎民福祉为重,尽快与林王殿下沟通误会,接回他们母子二人。”
人群中,吴王赵新和康王父子挺立其中,面色难堪至极。他们惊愕于部分大臣竟为了保全自身利益,竟会极力劝说皇帝向自己的儿子低头。
赵锴倚靠在龙椅上,审视着殿下的群臣,疲倦而又无力地回应:“此事朕需要好好斟酌,暂且搁置,待日后决定。半月前朕已暗中联络岭南土司,先听听他们的态度。”
话语刚落,赵锴闭目挥袖,示意退朝。众臣面面相觑,各自惋惜摇头,相继退出紫寰殿。
稍作停留后,赵锴起身,离开大殿,前往东华殿。在那里,段鸿讲述了他的所见所闻。当得知林乾居然连金国也已兼并的消息时,赵玄顿时从床榻上兴奋地坐了起来,病态苍白的脸庞因激动而泛起了红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