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解决人才困扰,孔颖达的私心(1 / 2)
李元吉听着孔颖达的长篇大论,整个人都有些愣,准确来说是被惊到了,实在是孔颖达在他的印象中,就是一个古板、迂腐的人,自诩孔圣后人,一心只把儒学研。
然而就这样一个人,硬是把教育部该做的学院制搞得这么明白,他一时间都有些适应不过来。
孔颖达说的这些,李元吉更加清楚,启蒙学院,无非就是幼儿园,再加上小学四年级前的教育,每州所设的学院,差不多就是小学四年级以后到初中,甚至是高中的教育。
至于府学,则完全就是大学的缩影,后面的国学,不仅是更加深入的学习,更像是拿到了仕途的许可证,只要进入国学,就代表着一定会成为一方官吏,甚至是直接进入朝堂中枢。
而且每层升学,都有着相应的测试,代表着能够继续进学的人,都是所有人学子之中,相对优秀的那批人,一直筛选到最后,进入到国学,就是进入他的视野之中。
国学之中,更相当于就是他所有封地之内,最为优秀的人才储备,只要他自己看中了,就可以直接进行下放,步入仕途。
这种逐层上升,哪怕是大唐都是没有这么完善的,准确来说,大唐之内都没有这些什么学院,知识都被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普通百姓,这些就不要想了。
李元吉回过神来之后,就来了很大的兴趣,尽管孔颖达说的这些还没有怎么完善,依旧有不足的地方,但是这个学院制度,已经是非常可以了,他是真想知道,孔颖达是怎么想到的。
这么一个古板、迂腐的人,按道理来讲,是应该想不到这些的才是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