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远处引来的变革(2 / 2)

加入书签

对西域诸国来说,唐朝和西突厥都是两个巨人,因此他们的生存状况,依然如当年处在汉朝与匈奴之间一样的艰难。既然做不了自己的主,那么只能被动接受别人的选择,或沦为别人手中的工具,如同当年依附匈奴一样,在大唐和西突厥之间摇摆不定。

焉耆王国,东西横亘四百公里,首都焉耆城,素来与大唐交好。李承乾、侯君集灭高昌国时,国王龙突骑支还亲自到唐军行营道贺。可后来,西突厥的一个要员,就因为娶了龙突骑支的女儿,焉耆变脸,并一再扣留过境的大唐使节及商队,这才招致大唐震怒,灭了焉耆。

如果不是忌惮背后的吐蕃,忌惮损耗太多的国力,李世民父子那里有闲心跟他们在这玩什么愚公移山,早就派兵把他们灭了。

贞观初年,吐蕃派遣使节到唐朝进贡,这时唐朝还把它当作一个荒远的小部落,而事实上当时的吐蕃要比大唐视作危胁的吐谷浑要强大数倍。面对南北两侧的战场,大唐不可操之过急,必须要慎之又慎,决不能让任何一方做大。

河西是支撑未来两大战场的支撑点,也是大唐西部的重要防线,因此李世民父子都对其非常的重视。今年,为了让河西发展的更好,朝廷特地免了三年的赋税,并拨付了大量的财货,用于发展河西十三州的民生、经济。

当然,河西十三州的重要位置,不是从大唐开始的,最开始要从汉武帝元狩二年,设立酒泉、武威二郡开始,后来又增设张掖、敦煌二郡,统称为“河西四郡”,共计三十五县。

三国时期,基本上沿袭了前朝的州,郡、县三级,有十二郡,七十七县。魏晋南北朝时期,甚至在河西这么小的地方,出现了五个以“凉”为号的五个割据政权。

入唐之后,郡改为州河西走廊设有五州,即凉州,甘州,肃州,沙州,瓜州,后又西扩了七个州,统称了河西十三州。而河西能有今天的地盘,柴绍、段志玄等人,居功至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