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西周武王分封(2 / 2)

加入书签

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清人高士奇语)。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各国诸侯了解周礼也往往到鲁国学习,鲁国是有名的礼仪之邦。鲁国与周礼的这种密切关联,使得鲁国形成了谦逊礼让的淳朴民风,同时也使鲁国国势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春秋时期,鲁国实际已经是积弱之国,其主盟不若齐、晋之强,地势不及秦、楚之大,然而,诸如滕、薛、曹、邾、杞等国皆勤贽,修朝礼;即使远在方域之外的谷、邓等国也不惮仆仆,至鲁来朝。小国亲鲁,皆因鲁乃周礼所在。

2.齐国,姜姓,侯爵。原本是炎帝的后裔,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姜氏,称之为吕侯。自从姜太公(又称姜子牙、吕望、姜尚)被周文王在渭水被启用、重用,并拜为相,所以又称为师尚父,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平定天下,有大功,封地莒(ju)丘,侯爵,位列五侯九伯之上。都城山东临淄。

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为今山东省大部。

其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传至齐桓公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后为田氏取代,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于前221年为秦所灭。

3.燕国,姬姓,伯爵。是天子的同姓功臣,召公奭(shi),称为周太保,留在首都辅佐天子,任相,管理天下自陕西以西各路诸侯。封其长子为北燕伯,封地在幽州蓟县。

燕(yān)国,战国七雄之一。燕国国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诸侯列国中始终处于中下游地位。燕国因燕山而得名,地处周王朝北部边疆地带,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屏障,与北方地区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密切交流。

公元前314年,齐宣王借平乱之名,派大军灭燕。公元前312年,赵武灵王扶持公子职(燕昭王)归国登基,燕国复国。燕昭王任用乐毅合纵攻齐、秦开破东胡朝鲜,盛极一时,燕昭王去世后,燕国迅速衰落。长平之战后,燕国连败于赵国,沦为弱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