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隐居种田日常(30)(1 / 2)
阿准看着她耐心地做这些, 嘴角忍不住挂了一丝淡淡的笑,不用这么麻烦,我看过老猎人怎么处理这种事儿,看我的。
说完,他快速抓住母兔,捏住四条腿仰面按倒,快,把小兔子拿过来!两只小家伙才开始找了半天,等终于含到ru/头,就再也不肯松开,使劲儿吸,站在旁边的沈小茶都看呆了!
什么叫吃/奶的劲儿?看看这两只狂吸的小家伙儿就懂了,她担忧地看了看母兔子,最初它还很抗拒,慢慢就平静下来。
阿准试着放开它的四条腿,它安静地翻个身,将肚皮上的两只小家伙压到肚子底下,就瞪着红眼睛盯着对面的两个人,沈小茶不太放心地挤了一些奶,抹在她刚手碰到小兔子的地方,这才放心地从兔笼子里跨出去。
两个人站在远处看了许久,母兔虽然很冷漠但也没有蹬小家伙们,过了不久,它就蹦到盒子里,主动舔舐两只小家伙,啧啧,母性终于被唤醒了,他们相视一笑,都缓缓吐了一口气,
包谷跟土豆都要收了吧?墙已夯的差不多了,再夯一圈收个尾就成了,等晒干就能上大梁了。阿准回头看一眼四面高高/耸/立的墙壁,小茶跟阿俊帮着弄土跟砂,他就每天早起负责夯,所以进度快了不少。
先把旱稻割了吧,再拖怕是要掉粒了,割完稻谷再掰包谷、挖土豆,最后挖红薯.....她一边洗脸一边安排,阿准则在燃火煮粥。
吃完面饼、粥跟水煮蛋,三个人拿上背篓、镰刀、磨刀石、水戴上遮阳帽往山上去。
这次她没有买收割神器,三个人两亩地,速度再慢一天也差不多能割完,割完还得买个家用汽油脱粒机,又是一笔钱,能省就省,秋天过去到了冬天,山货变少,挣钱就更没门路了。
不急,你俩先喝口水,我把刀磨一磨。阿准挽起袖子,在磨刀石上加了点水,慢而有力地将每把镰刀都磨得铮亮,三个人拿着镰刀往地里走去,沈小茶忍不住想笑,看他俩一脸正经的模样,莫名有种欣然赴死的气魄。
不过很快她就笑不出来了,割稻谷可太费腰了!似乎感觉割了很久,回头一看却连半行都没割完,再看看阿俊直接蹲着割,连她都不如,倒是阿准早已割到第一行的尽头,将他们远远甩在身后,沈小茶不服输地擦擦汗,加快了速度,这会连虎口也疼起来了。
汗水糊住她的眼睛,手腕被稻谷叶子划拉的细小口子经汗一蛰,火辣辣的疼,偏偏阿准跟上了发条似的,割了一行又一行,她更加不好意思叫苦叫累,只能咬牙坚持。
好在,快到中午时,他们终于割了一大半,三个人口干舌燥地咕咚咚喝着金银花水,原本的冰水此刻早已变得温热,一点也不解暑,地里整齐地躺着青黄色稻谷,没割的稻田在风里掀起一阵青黄的稻浪,起伏摇曳,似乎是在向土地作最后的道别。
你跟阿俊先回去做饭,我再割会儿。阿准看了满脸汗水的沈小茶一眼,不由分说地道。
姐,晌午饭做简单些,我再多割会儿。阿俊本就割的不多,这会儿不太好意思早点回去。
沈小茶笑笑,从善如流地里摘了些蔬菜跟佐料、扯了些红薯藤,下山时回头望了一眼,两个一大一小的男人在青黄色的稻田里一快一慢地移动着,身形过处,身后躺下一大把稻谷,远观,宛若一幅美丽的动态油画,淳朴而热烈,丰收的踏实感让人倍觉安心。
路上,她想起春天偶遇的那一大片阳荷姜,记忆里,中秋前后农村田埂上的阳荷正吃,这会儿应该可以吃了吧?她特意绕过去,一看,就喜不自胜,阳荷个头还不是很大,这会儿吃虽有些糟蹋,她还是忍不住掰了不少,打算中午跟卤猪头肉一起炒一大盘。
要是水田就好了,还能养点稻花鱼,正好跟雪里蕻冲菜一起,做成酸菜鱼,不过,好在有淘宝。
回院子,她特意关照了一番新成员当然不是现在每天撒糖的羊崽子CP,而是那两只小兔崽子,它们正在笼子里开心地跟着亲妈蹦跶着,全然没有了早上半死不活的模样,就是毛不多,实在有些丑不忍睹。
将背篓里的红薯藤分给几个小动物们后,开始准备午饭,调出淘宝了一大条杀好的新鲜草鱼、两斤豆芽、一斤金针菇、一袋泡椒后,她把米饭蒸上,就开始捣鼓酸菜鱼。
先切下鱼头,再从鱼尾处贴着骨头将鱼肉剔下来,剔下的肉片成均匀的不厚不薄的片,鱼骨则剁成段儿,鱼片加入些许料酒、盐跟鸡蛋清腌着。
锅里烧油,放入姜片、大蒜、泡椒、花椒炒香后,滑入鱼头跟鱼骨头煎至金黄,将鱼头鱼骨拨到锅的一边,用余油炒香雪里蕻酸菜,然后在锅里加提前烧好的开水煮直至汤变成浓浓的奶白色,在大铁盆里铺好豆芽,将鱼头鱼骨捞出倒入盆中,再将金针菇、上海青、鱼片分别放进酸菜汤里汤好刚刚熟的程度,把菜跟鱼轻轻捞出放进盆中,最后倒入浓汤撒一点葱花碎,一道简易版酸菜鱼就做好了。
她吞了吞口水,忍住了先帮他们尝一尝的冲动,快速炒了一个阳荷炒卤猪头,凉拌了一个嫩豇豆,豇豆差不多要拆架了,凉拌豇豆要等明年夏天喽。
这顿痛快淋漓的午饭,收到了来自阿俊、阿准的光盘称赞,鱼汤酸辣浓郁,每顿最多吃一大碗的阿俊竟打着饱嗝儿硬生生又泡了小半碗米饭,直撑得肚子微微发疼,要怪只能怪这汤太开胃了!酸酸辣辣顺着口腔滑到肠胃里,恰到好处的刺激让人忍着瀑汗的痛苦也欲罢不能。
鱼片鲜嫩、软滑,一点不柴,更别提金针菇、豆芽跟青菜这些配料,爽脆而不生,越吃到最后越好吃、越入味。
阿姐,你这手艺不开店太可惜了。小茶,以后咱能不能每隔几天,不,每隔一天,吃一次酸菜鱼?
沈小茶笑而不语地看着对面的两人,在她的认知中,没有人能在美食攻势下不变成吃货,如果不能,那一定是做饭人的手艺不行。
只是她没想到酸菜鱼的诱/惑居然这么强悍,强悍到他们当天忍着白日忙了一天的疲惫,大半夜跑去捉鱼,逼迫她开启每日酸菜鱼模式。
第六十六章
第二天一大清早, 沈小茶看着大半盆的泥鳅、溪石斑鱼等虾兵蟹将,有些哭笑不得,这种鱼煎或者油炸更合适吧?
晌午, 咱再吃昨天的鱼?多加点菜。阿准喝完一碗粥,瞟了眼盆子里的鱼虾蟹。
对, 酸菜也得多放。阿俊吃完一根酸萝卜, 忙不迭地提醒。
沈小茶看着他被酸得龇牙咧嘴的模样忍不住想笑这萝卜还不够酸呐?阿俊不好意思地挠挠讪笑着。最近农忙体力消耗太大,即使他们不提,她也会变着法儿的改善伙食。
昨天他们忙到月上树梢才将所有的稻谷挑回来,这会儿院子里铺满了青黄相间的稻谷把子, 小黑小白在上面滚来滚去,沈小茶生怕它们玩得兴起在上面撒尿,虽然晒干后还要脱壳,但到底是要入口的东西,想想怪膈应的。
一边玩儿去!再闹, 就给你们关禁闭。两只狗子从稻草堆儿里抬起头,吐着舌头对她黠笑,然后继续狗行狗素, 阿准见状扯着狗耳朵, 将它们栓了起来,两只狗子不服气地汪汪乱叫,兴奋不已。
沈小茶买了个可直接给湿稻谷脱粒的机器, 按照说明书倒入燃油, 轰鸣的机器声响起,一把稻谷进去, 侧面出稻草、正面出金黄色的稻谷颗, 直看得阿俊跟阿准目瞪口呆, 这也太神奇了。
其实,这东西对于沈小茶而言也很神奇,她家很早就每种地进城务工了,记忆里故乡的稻谷是用十分原始的打禾进行脱粒的孔武有力的汉子们手持稻谷,在一个木制的四方桶里反复拍打,直到稻谷杆上没有稻谷粒为止,砰、砰、砰时远时近、时缓时急的打禾,是金秋最让农民们踏实的节奏。
四方桶跟劳动力,在各家各户间流转,大家互相帮助,打稻谷的主人家总要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犒赏乡里乡亲。不过,那传统而充满人情味儿的脱粒方式,注定要在工业时代机器的轰鸣声中被取代,成为遥远又坚固的记忆。
姐,姐?满了!她回过神来,将脱好的稻谷粒铲出来均匀铺晒在早已备好的五彩塑料布上,三个人默契地配合着,忙碌了一整天,沉甸甸的稻穗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变成了黄灿灿的稻谷粒。
稻草则被铺晒在一旁,完全干透后保存起来,在大雪封山、青黄不接的日子里,可以作为粗饲料喂羊羔。
第二天,趁着天气好,他们又一鼓作气地掰完了所有的包谷棒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