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赞十六国货币(1 / 2)
引言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从公元304年到439年。这一时期,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先后建立了多个政权,具体如下:
1.成汉(304年-347年):由巴氐族领袖李特之子李雄建立,国号“大成”,后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定都成都。其疆域大致包括今四川、云南、贵州一部分地区。
2.前赵(304年-329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国号为“汉”,后称前赵,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势力范围主要在今山西、河南、陕西等地。
3.后赵(319年-351年):羯族首领石勒建立,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后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统治区域涵盖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
4.前凉(317年-376年):汉族张轨建立,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其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东部部分地区。
5.前秦(351年-394年):氐族苻健建立,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前秦在苻坚统治时期曾一度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
6.后秦(384年-417年):羌族姚苌建立,都城长安。其疆域主要在今陕西、甘肃、河南等地。
7.后燕(384年-407年):鲜卑族慕容垂建立,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州)。统治范围包括河北、山东、山西等地。
8.西秦(385年-431年):鲜卑族乞伏国仁建立,都城先后为勇士城(今甘肃榆中)、金城(今甘肃兰州)等。其疆域主要在今甘肃西南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