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赞析唐朝年号钱(2 / 2)
李治延续了太宗的统治方针,社会安定,有贞观遗风,史称“永徽之治”。他任用大量能士贤人,如长孙无忌、王元景等共同辅政,关心民众,积极赈灾。李治在位期间,多次征战,先后灭西突厥(657)、百济(660)、高句丽(668)等国,但战争也极大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
武则天当政:
武则天出身山西文水武氏,少年时入宫为太宗才人,太宗去世后入感业寺为尼,后又入宫为妃。武则天掌权始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册封为皇后,与高宗一并被尊崇为“二圣”。永昌元年(690年),武则天废除唐睿宗,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自称为“圣神皇帝”。
武则天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订《姓氏录》,依照现任官职高低重新明确门第序列,削弱了旧氏族势力,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庶族人才动力;提高进士科地位,增加录取人数,创立殿试,有利于思想先进、学识渊博的人士入朝为官,加强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均田制,放宽百姓迁徙禁令,严格实行租庸调制,亲祀先蚕,劝课农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但她晚年酷吏政治盛行,造成严苛政治环境和大量冤案,且在继承人问题上悬而未决,造成政局动荡。
开元盛世:
武则天当政期间,反对声音不断。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趁武则天病重发动政变,武则天被废,张柬之迎中宗李显恢复帝位。唐中宗复位后,大权旁落于皇后韦氏,韦氏勾结武三思,诛杀贤臣,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欲自立为帝。李隆基此时发动政变,拥护父亲李旦上位,后李旦传位于李隆基。
李隆基史称唐玄宗,也称唐明皇。他曾在中央和地方担任不少官职,积累了丰富政治经验。李隆基于先天元年(公元712年)登基后,任用姚崇、张九龄等贤能之辈,励精图治,改革弊政,大力发展生产。开元年间,唐朝国力达到巅峰,社会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开元盛世”。这一时期唐朝与外国交往频繁,众多国家与唐朝建立了睦邻友好的外交关系。
安史之乱与唐朝后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