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良臣不可用(1 / 2)
京察……
这是明代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洪武时规定三年一考,后改为十年一考,弘治年间又规定六年举行一次。
京察与大计制度的存在,本身目的在于奖优惩劣,使各级官员能够恪尽职守,为朝廷统治做出贡献。
然而正因为涉及了官员的奖惩,结果造成徇私舞弊等结党现象十分明显,在发展的后期已经很难真正实现应有的作用。
尤其是到了明代后期、由于张居正病逝后浙党、齐党、楚党等乡党崛起,他们之间的党争爆发而导致明朝国力衰弱。
面对党派之间操纵朝政,政治黑暗,军事衰败,财政拮据,而苛征暴敛益形繁重,东林党应运而生。
并且由于东林党不限于乡党这种地域的特性,因此东林党发展迅速,人数庞大,很快就在朝廷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东林党人认为是党争导致了朝廷国力衰弱,因此产生出了最简单的想法就是结束党争。
他们强烈要求改变宦官专权乱政的局面,主张“政事归于六部,公论付之言官”,使天下“欣欣望治”。
对于皇室、他们竭力反对皇帝派遣矿监、税使到各地进行疯狂掠夺、横征暴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