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谋定而后动(2 / 2)

加入书签

中策,围攻樊城,通过长期的战斗,攻克樊城,降服襄阳。进而观荆州形势,若形势不利,则消化战果,据襄樊二城,以待下次北伐。

下策,攻克不下樊城,通过水陆结合的方式,断绝襄阳与汉北的交通,将襄阳城的物资磨完,从而拿下襄阳。然后通过襄樊二城的连环关系,逼曹魏放弃樊城。

上策战果最大,施行难度最高;中策达到目标,施行难度正常,所耗时间较快;下策虽也是达到目标,但所耗时间至少在一年以上。

关羽、吕蒙二人虽制定出上中下三策,但以关羽的脾性怎会满足于下策,必然以中策为目标。

至于为何不以上策为目标,则是想要达到上策,除了运气外,还要看对手是否连出昏招,从而给己方大量机会。

刘备沉吟少许,问道:“襄樊虽是空虚,但云长举兵而进,曹操必会派遣军士南下,以为稳固襄樊。孤正思是否起大兵北上,助云长破贼,再迎战曹操。”

“不可!”

诸葛亮轻抚羽扇,说道:“大王举兵北上襄樊,曹操得知必然南下。今曹操于许昌篡位,时与襄樊仅有千余里之遥,中国大军半月可至。两军对垒于襄樊,是为举国之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