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论语八佾>第24章 孔子之使命与仪封人之远见(1 / 2)

加入书签

原文: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仪地的边防官诚恳地请求拜见孔子,说道:“凡是德行高尚的君子来到此地,我从未有过不能拜见的情况。”于是,孔子的随从弟子安排了他们相见。仪封人见过孔子出来后,对孔子的弟子们讲:“诸位何必为夫子失去官位而忧愁呢?在这里,‘仪封人’指的是仪这个地方负责守卫边疆关卡的官员。‘请见’表示请求拜见。‘君子’在当时是对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之人的尊称。

‘丧’指的是孔子当时失去官位、在政治上失意的状况。这反映出孔子在仕途上遭遇了挫折和困境。

仪封人出来后所说的“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其中“无道”指的是社会缺乏正义、道德沦丧、秩序混乱的状态。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暗示社会急需变革和拯救。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是以木为舌的大铜铃,古代君王或官员宣布政教法令时,会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的关注。仪封人将孔子比作木铎,意味着他认为孔子肩负着唤醒民众、传播正道、为社会指引方向的重大使命。

仪封人的这番言辞,充分展示了他对孔子的敬仰以及他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