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论语里仁>第9章 志道之士,轻物重德》(1 / 2)
原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和道德,但却以自己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这样的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真理和道德的。”
在此,“士”指的是那些有学识、有抱负、立志于提升自我修养和追求社会理想的读书人。他们应当以追求高远的道德境界和探寻真理为己任。
“道”含义极其丰富和深邃,它既涵盖了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和法则,也包含了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和准则,更指向了人生的终极意义和价值追求。对于“士”来说,“志于道”意味着将对“道”的追求作为自己一生的志向和使命。
“耻恶衣恶食”中的“耻”,是感到羞耻、难为情的意思。“恶衣恶食”则是指简陋粗糙的衣服和食物,代表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条件。一个人如果因为生活条件的简朴而感到羞耻,反映出他内心深处过于注重物质的享受和外在的虚荣。
孔子这句话清晰地表明,一个真正有志于追求“道”的读书人,应当能够超越物质层面的需求和外在的虚荣,将关注点聚焦在精神的成长和道德的完善上。如果一个人在追求“道”的同时,还对物质的匮乏耿耿于怀,那么他的内心就没有真正领悟“道”的真谛,这样的人是无法深入探讨和理解真正的“道”的。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