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束修之礼,教育之门——孔子的有教无类理念(1 / 2)

加入书签

原文: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孔子说:“只要是主动带着十条干肉来拜师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予教诲的。”

首先,“束修”一词是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古代,“束修”指的是十条干肉,这在当时是一种较为常见但并非十分昂贵的礼物。然而,对于“束修”的含义,不能仅仅从其物质价值来衡量。

从表面上看,“束修”是一种具体的物品,但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它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求学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师的尊重。这种尊重并非仅仅通过言语表达,而是通过实际的行动,即携带礼物来体现。

同时,“束修”也可以被视为一种门槛或者条件。但这个门槛并非是基于财富或社会地位的高低,而是基于求学者的态度和决心。它是对求学者是否真心想要学习、是否愿意为了获取知识而付出一定努力的一种初步检验。

“自行”强调了主动性。即求学者是主动地带着束修来拜师,而不是被迫或者在他人的驱使下来的。这种主动性反映了求学者内心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自我驱动的力量。

“以上”则表示只要达到了这个带着束修主动求学的标准。这两个字拓宽了范围,没有对求学者进行更多其他方面的限制,体现了一种包容和开放的态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