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韶乐之魅,精神之悦——孔子的艺术沉醉与人生启示(1 / 2)
原文: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音乐之美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首先,“韶”乃是中国古代虞舜时期一种登峰造极、名闻遐迩且极具艺术魅力的音乐典范。它绝非仅仅是简单的旋律拼凑,而是集诗歌、舞蹈、音乐等多元艺术形式于一体的宏大融合。其旋律如潺潺溪流,优美婉转且动人心弦,节奏恰似轻盈舞步,和谐有序又张弛有度。歌词承载着深邃的哲理思考与丰沛的情感抒发,宛如璀璨星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舞蹈动作则宛如仙姿玉貌,优雅端庄且仪态万千,共同构筑起一种庄重肃穆、典雅华贵且极具感染力和穿透力的艺术胜境。
“三月不知肉味”,此处的“三月”并非拘泥于精确的三个月时长,而是运用了夸张且精妙的修辞手法,旨在极力突显时间跨度之长,从而鲜明地勾勒出孔子沉醉于韶乐之中的深度与持久。“不知肉味”绝非意味着孔子在生理上丧失了对味觉的感知机能,而是以一种生动形象且极具感染力的方式,深刻地传达出他的全副心思全然被韶乐所摄取、所占据,精神高度聚焦并沉浸于韶乐所营造的美妙绝伦的艺术感受之中,以至于对平素能够带来味觉欢愉的肉食都丧失了兴致和关注。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不图”二字蕴含着“未曾预料”“意想不到”的深沉意味,鲜明地表达了孔子对韶乐所展现出的惊世骇俗的艺术高度和震撼心灵的魅力感到由衷的意外与惊喜。“为乐”在此处并非狭隘地指向音乐本身,而是广泛涵盖了音乐所承载的情感力量、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至于斯”则以强烈而明确的语气强调韶乐所达到的令人叹为观止、超乎想象的超凡境界,即韶乐拥有一种足以让人全身心陶醉其中,忘却世间一切物质诱惑与纷扰繁杂的神奇魔力。
综合而言,这段原文通过简洁却又极具表现力的描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孔子对韶乐的顶礼膜拜、如痴如醉,以及韶乐所蕴含的无与伦比的艺术感染力和深邃的精神内涵。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