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谜踪 第四十章 包围(2 / 2)

加入书签

“师兄这个雕像,里面七脉是通着的”张国忠喘着粗气,仔细检查铁像的前胸后背,果然,雕像身上“七脉”位置的小孔,要明显粗于其他常规穴位的小孔,“莫非是用骨灰?”站起身,张国忠猛然间想起了外面那张似乎焚烧过动物尸体的石床,“师兄,我明白了这就你说的那个‘百步还魂阵’我知道所谓的成仙的原理了”

“哦?”老刘头眉头一皱,“说说看”

“朱允炆确实在这成仙了”张国忠皱眉道,“你还记得我说过,外面有个‘泄煞’用的什么‘百丈池’么?那个池子的作用,根本就不是‘泄煞’,而是让朱允炆升仙后离开这寒骨洞的逃跑通道”

在人们的印象中或是古代的传说中,人要是成了仙,一般都是脚踏祥云或驾鹤骑麟,周身上下光芒万丈的光辉形象,然而若严格以道术理论界定的话,成仙的标准却并非是什么仙鹤麒麟或光芒万丈,而是通过慧眼的中魂魄的颜se。

在慧眼之中,煞气呈青se或蓝se,阳气呈黄se或橙红se,普通的魂魄应为白se或ru白se,带有yin气的魂魄呈灰se,也有少数怨气深重的呈黑se,然而据传说还有一种呈现紫se或粉紫se的魂魄,这就是传说中的“成仙”。

也许是巧合的缘故,传说中,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从此后紫se便被道门奉为圣仙之se,而某些得道高人羽化之后,其魂魄往往也能呈现出这种完全背离常理的se彩,相传全真祖师王重阳羽化之时,其徒丘处机曾于慧眼之中见祖师仙体紫气叠起,之后重阳子肉身不腐,是以成仙之兆,类似传说或记载在其他教派也不难找到,以道术的现有理论,是解释不了这些现象的,所以只能将其归结为“成仙”,这想必也是北宋那些宗师泰斗们判断赵观山“十世为仙”理论的核心标准,也就是说那个赵观山,很可能让将一个平民百姓的魂魄也呈现出了“紫se”。

按张国忠的推断,赵观山实验“十善为仙”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找一个类似于“寒骨洞”这样的洞穴,魂魄出不去,但却能在洞内ziyou游弋;之后在洞内火焚尸身,魂魄虽有怨气,却不能出洞,就只能附于骨灰之上。

之后再按死者生前的形态铸一尊铁像,就像眼下这寒骨洞的铁像一样,惟妙惟肖形态逼真,而铁像内部则要预留一个空心的管道,这个管道的路径与人体内的七脉路径大致相同,之后将骨灰通过铁像头顶“惠顶脉”处的孔洞灌注于铁像之内,充盈于铁像内部的“七脉”管道之间,铁器虽隔yin阳,但有七脉处的孔洞与外界相连,魂魄便会将铁像误认为是自己的尸身,通过这些孔洞进行还魂等一系列自然程序,铁像外披的玉衣,很可能是用于中和魂魄因“火焚尸身”而激发的怨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