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商人的留洋少爷(2 / 2)
何二管家立即掀起车帘朝外探去,却发现是夫人手下陪嫁嬷嬷的女儿红菱,这丫头原先便是大少爷的婢女。
红菱,怎么是你?你不在府上伺候夫人,怎么跑到大街上来了?二管家瞧着这姑娘一脸着急,满头大汗,怕是有什么要紧事。
红菱探头朝马车内看了一眼:二管家可是接到大少爷了?
那是自然,我们正准备往府里赶呢,二管家揭下头上的瓜皮帽,朝自个儿扇了扇风,这天有些燥热,得赶紧送大少爷回府才是。
少爷可千万别回府。快去茶馆呆会。
你这说的是哪门子的胡话?哪有不让主子回自己家的。
二管家皱起眉头,疑惑地看着红菱,这丫头今天怎么这么不着调。
薛阎罗朝咱家大少爷问亲了,薛家老太太这会儿估计正在府上。红菱一时着急,三两句话也解释不清楚。
何二管家的脑筋可转过弯来,他摸了摸两撇小胡子,当即拉上红菱,让马夫转头去茶馆。
马车里的少年没仔细去听管家与丫头的动静,只隐约听见了什么阎罗、少爷和府上,没说几句管家就吩咐马夫掉头。
这是去哪儿?他记得他家不是这个方向呀?
二管家擦了擦额角的汗,道:少爷,咱们先去茶馆避一避。这薛阎罗找上咱家了。
少年知道现在这世道正乱,却没想到还有冲着他们家的。
我爹娘还在家,这可怎么办呀?少年一急,正准备冲出去叫马夫停车,却被二管家拉住了手臂。
少爷别急,这阎罗就是冲着您来的。
冲着他?他人刚下客轮,怎么还会有冲着他来的仇家。
少年低头沉思,却始终想不起记忆中金宁城还有「薛阎罗」这号人物。
不一会儿,马车就到达了附近的茶馆。
红菱最先从车厢里跳下来,赶紧去扶车上的少爷。
待所有人都下了车,门口的茶馆小二便迎上来。
这人还没进茶馆,便能听见里头说书先生的声音,听着口音还带着几分津味儿。
小二见穿洋服的少爷感兴趣,顺口多说了句:这说书先生呀,是我们掌柜专门从京津地带挖来的,能说一口的好相声。
少年点了点头,便让小二在大堂随便找张桌。
小二见这位少爷怕是想听相声,便给他找了张热闹的桌子,周围都是一同给先生捧场的听众。
少年摸了摸自己略显油腻的短发,安静地坐在人群中。
二管家命小二上了壶铁观音,亲自给少爷倒上。
台上的单口相声说得起劲,时而抖上个包袱,惹得台下观众一通哄笑,时而唱上一段柳活儿,又令台下观众鼓掌叫好。
整个场子可谓是热闹极了,期间还有个半大小子捧着个小锣向听众讨上几文钱作为打赏。
等一场相声结束,说书先生朝众人道谢下台,整个茶馆才安静上几分,客人们三三两两地说起了话。
少年刚听得入迷,杯子的茶水早凉透了,他举起杯子抿了口,茶水倒是还有铁观音的清香味。
却听隔壁桌的客人聊起了闲话:要我说,这城南书店的王老弟可真倒霉。
怎么的?另一个顾客接上一句。
他不是有个女儿刚满十八还没许人家嘛,居然被薛阎罗家盯上了。
那王老板可答应了?
当然没答应咯。那位说话的顾客喝了口水,说得来了兴致:薛家前脚刚朝王家求了亲,王家后脚就和一个外省的远房亲戚定了亲,就连女儿都早早送出了金宁城。
听者发出了「啧啧」的声音,道:王老板这招可真绝呀。
嗐!这还不是怕那薛阎罗土匪劲儿一上头来抢亲嘛。说着他一脸怪笑,道:也不知道谁家的孩子将来这么倒霉,嫁给这土匪出身的煤矿大商人。
说来也是奇怪,咱金宁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咱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竟然没发现这儿有一处大煤矿。到头来,还被那帮外地人占了便宜。一想到煤矿生意的暴利,这人也忍不住咋舌。
少年竖起耳朵听几句闲话,倒也把「薛阎罗」的身份搞清了。
土匪出身的煤矿大商,怪不得他不认识。
只不过这薛阎罗和他无冤无仇,怎么会冲着他来呢?
作者有话说:
茶馆客人:也不知道谁家的孩子将来这么倒霉,嫁给这土匪出身的煤老板呢。
何家倒霉大少爷:谢邀,留洋回国,刚下轮船,即将被逼婚。
【因题材缘故,攻的身份需要改变】
第2章
五天前,
宽巷。
一个矮胖的婆娘穿过巷子,敲响了巷尾一家的大门,她是来找自个儿的老姐妹刘媒婆的。
谁呀?进来吧。这门没上锁。刘媒婆有些沙哑的声音透过门缝飘出。
推开门,婆娘就见刘媒婆正坐在院子中心的石桌边磕着瓜子。
呦,刘姐姐这日子过得可真是清闲呀。
刘媒婆抬起有些耷拉的眼皮,一定睛,原来是何家布庄杨掌柜的婆娘王二姐。
哪有王妹妹清闲,今年布庄生意不错吧,你家杨掌柜估摸着能从东家那儿分到不少银钱吧?刘媒婆抬手扶了扶鬓边花开富贵的金钗,笑着朝着王二姐打趣道:哪像我呀,还要出门赚点媒人钱,这媒人生意可不好做哟。
闻言王二姐傻笑两声,装愣没回话,岔开话题道:有什么亲事能为难刘姐姐您这金宁城第一媒人呀?
唉,我现在手上可是有一笔大生意。刘媒婆装腔作势,挥手让王二姐走近几步,凑到她的耳边小声道:要是事成,光这媒人钱都有三条大黄鱼。
王二姐登时瞪大了双眼,眼里放光地问道:是哪家的好亲事?
城东薛阎罗家。
话音刚落,王二姐的表情便凝固了在脸上,她家姑娘今年刚满十四,原想乘机捞个金龟婿,没想到竟是那个要命的阎王,一肚子的花花心思也立刻烟消云散。
我原先想将城南书店王家的姑娘说给那薛阎罗。刘媒婆端起盖碗,用杯盖撇开茶叶,抿了口茶水润润喉咙,才道:没想到王家居然说自家姑娘早早定了亲事,没过几日就将女儿送出了城。
一说起这事,刘媒婆顿时一肚子火气,这金宁城谁家小子有亲事,谁家姑娘未出阁,她这做媒人的怎么会不清楚,好好的三条大黄鱼就这么在她眼前溜了。
王二姐的眼珠子骨碌碌地转了一圈,从石桌上抓了把瓜子后便坐下,殷切地笑道:刘姐姐和妹妹我说说,那薛阎罗家都有些什么要求。说不准,我还真能找出个合适人选来。
你?刘媒婆斜瞟了眼她,眼中满是不相信,这金宁还有比她更了解这亲事的?
可为了那三条大黄鱼,她还是将薛家的要求说了一遍:别看这薛阎罗是土匪出身,这薛家老太太的要求倒是真不少。一要祖上三代身家清白,二要家境殷实富裕,三要姑娘知书达理。
这要求也不算太高呀。王二姐不以为然,这薛阎罗如今在金宁城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找个好媳妇不是理所当然的嘛?
所以才说你不会做媒呀!这金宁城里好条件的姑娘哪个不是十五十六,就早早定了亲事,再等到满了十八岁时,大红花轿抬出阁的?刘媒婆不屑地说道:薛家老太太偏要让薛阎罗今年就成家,我也只得找那些十八十九的姑娘家家。
是呀,那薛阎罗都快满二十二了,家里连个通房丫头都没有。寻常男子像他这岁数,儿子都满街打酱油了,薛老太太想要抱上曾孙,能不着急吗?
我这儿绞尽脑汁地在金宁挖着两三个十八还未出阁的姑娘,结果你猜咋的?
咋的?王二姐被她吊起了胃口,问道。
薛老太太身边跟着的郭姨娘竟对这几个姑娘挑三拣四,最后也只留下书店的王家姑娘她挑不出理来。
刘媒婆恨恨地咬牙道:没想到王老板这事做得这么绝。前些天我去薛家回话时,可是被郭姨娘那骨头轻的货色一顿数落。
恋耽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