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第145章 申时行的无奈(2 / 2)

加入书签

只不过申时行在学习经商的同时文人的才学却是掩都掩不住,在科举难度登天的应天府乡试,他一举就考取第三名,二十七岁赴京参加会试,又得中状元,这之后申时行才回归祖籍改姓申。

申时行的这段传奇经历在苏州家喻户晓。

此时苏州已经有小说话本《玉蜻蜓》面市,话本内容是:

苏州富家子弟申贵生与妻子张氏不和,在法华安与尼姑王志贞相恋,申贵生不幸病死在法华庵中,王志贞产下遗腹子送到徐家收养,取名徐元宰。

十六年后,徐元宰中了解元,辗转得知自己的身世,于是到法华庵认母。

这本《玉蜻蜓》又叫《庵堂认母》,后来成为越剧王派的传统剧目,其故事根本就是根据申时行的真实经历改编的。

其他改编故事之中往往会将故事的主人公所获得的功名写得更高以增加爽感,但是在申时行的故事之中却是将他所获得的功名写低了。

《玉蜻蜓》里的申元宰只考中解元,但实际之中的申时行二十七岁就高中状元,大概是小说家都觉得这样的改编太不真实,毕竟在南京这样的地方,二十几岁能考上举人就已经足以为人称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