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第192章 劝养解厄(1 / 2)
之前王文龙叫人去折腾新式纺织机以为是难事,但是在福州优秀的机械工匠帮助之下却一下就被解决。
王文龙一问之下才知道此时福州的丝织业虽然还没有到苏州那样以工厂机织为主的程度,但也开始初步的工业化,不但有家庭妇女进行纺织,也有大量男性机工出现。
和纺纱机、轧棉机、飞梭等工业革命早期的发明比起来此时福建的高级织机可是复杂多了。
早在弘治年间福州机工林洪就造出“改机”,可以织出非常复杂的花纹,并且此时已经广泛流行。
“改机”组装起来高六米多,需要占整整一栋楼,上下两组人同时操作,光是织线就有四层,细小的零件上万个,不懂行的人看上几个时辰也弄不清这机械究竟是如何操作的。
而王文龙的发明远没有这么复杂,所织出的织物不需要复杂花色,只需能更快地支出廉价布匹,那自然简单。
同时安有五个以上纺轮的纺车迅速就被制造出来,至于可以配备飞梭加了弹簧板的纺织机更先进的轧棉机也都很快实现。
机器搬入厂房,很快一家有三十台织机的纺织厂便初具其行,甚至连招工问题也不难,熟练的女子织工一番寻访就能招来,普通工人则直接到养济院里头去找。
万历年间是明朝养济院建设最多的时期,朝廷会对养济院定期审核,将之视作官员履历中的一项政绩。按照要求,养济院中每月要给成年人三斗米、柴三十斤,每年还要发冬夏布匹各三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