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第232章 《疗疴录》发酵(2 / 2)
这项工程报上去最开始议论的费用是一百二十万两白银,因为耗费太大朝廷犹豫不决,数次派遣官员实地查看,一人一个方案,上头谋划不一,致使刚刚开始的工程也中途停止。
而刘东星实地考察之后发现之前的官员全在胡扯,根本用不了那么多钱,灾情如火,直接命令当地继续原本的疏浚工程,刘东星负责之下总共花费了七万两银子,三成的工程量就已经完工。
这就看出这些言官的不靠谱,报出工程费用一百二十万两,真的办起来有个二十五万两就能完成,前期费用究竟怎么算出来的,简直难以想象。
而这时朝廷看见投资不大便下定决心赶快办事,但刘东星已经身染重病,并就在工程执行一半时去世。
刘东星死了,黄河疏浚工程才做了不到一半,朝廷只能派新任工部尚书,在吵吵嚷嚷之中继续疏浚工程。
历史上刘东星不到半年时间就把工程量的三成给做完,而后续这七成疏浚工程要做整整三年才能完成……都不知道是怎么拖出来的。
需要通过漕运支持粮草的京师和边塞可就倒了霉,还得要苦熬两三年时间。
以杜松的性格看到这场景,怎么不想骂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