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畅销的毛衣(2 / 2)
赵无忌要羊毛,当然是打算纺毛线,织毛衣,这些毛线目前还都是原色,最后还需要进行染色,把纯色的毛线染成各种不同的颜色,用这样的毛线,编织出来的毛衣才好看,赵无忌自己是不懂织毛衣的,相信后世的男人们,会织毛衣的也不多,但是不懂不要紧,赵无忌不懂,自然有专业人士会懂的。
赵无忌寻了一些心灵手巧的女子,一人给她们两根毛衣针,然后把毛线给她们,告诉她们可以用这两根针,把这一团团的毛线编织成衣服,所谓术业有专攻,这些女子只用了不大一会,便研究明白了这两根针的用法,掌握了编织毛衣的技巧,两支银针在她们手中上下翻飞,把赵无忌看得眼花缭乱,针尖不断闪烁光芒,不一会人人都织了一小块出来。
任何产品,刚面世的时候,由于天然具备新鲜感,又具有独一无二性,所以这时候的利润一般可以做到最大。
在后世毛衣虽然是普通的家常衣服,但是在大明,毛衣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赵无忌叫人把毛线用染料都染了颜色,然后雇佣了一些手艺高超的妇女,让她们用不同颜色的毛线,编织出漂亮而有暖和的毛衣,然后在庆记高价出售。
神木毕竟是个小县城,消费力有限,这样贵重的商品,神木百姓消费不了多少件,大量的毛衣最终都被送往京城以及江南卖高价去了,而这些收购来的羊毛,赵无忌也很慷慨地给了钱定在一个高价,并且告诉他以后可以联系蒙古人,有多少羊毛就收多少羊毛,尽量多多收购。如今正是冬季,这种轻便而又暖和,样式鲜艳又好看的毛衣甫一上市,便受到广泛的追捧,庆记第一批制作出的八千多件毛衣,虽然卖价最低也要五两银子一件,仍然在短时间内销售一空,去掉成本,赵无忌这次狂赚了三万多两银子,几乎一次就把一年的军费都赚了出来。
外地客商对毛衣的需求量非常大,纷纷向庆记表示了继续进货的需求,只是赵无忌如今手头的羊毛全都用完了,没有羊毛,便没有毛线,也就没法织毛衣,只是如今大雪封路,天寒地冻,谁也没法去蒙古收购羊毛,只能待明年开春再说了。
赵无忌拿着赚来的钱,把其中一部分投入了铁矿的冶炼工坊和火枪工坊里,还拿了一部分钱,购买了大量棉花,棉布,又雇了一批女工,给士卒和张堡工坊的雇工们每人做了一套棉服。
士卒们何时见过如此贴心的上官,现在的大明军将,就没有一个不吃空饷的,很多都在想法设法盘剥士卒,更有甚者拿士卒当成自己家丁,佃户来使用,让士卒白白地给自己干活,给自己耕地种植,此外军官还经常贪污,克扣军饷,士卒们不但只能拿到很少一点钱,还经常挨饿受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