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陈国宝的想法(2 / 2)
陈国宝是孤儿出身,出身寒微,如今他担任乡勇队的把总,待到赵无忌四千人募兵计划的完成,他就会是带兵千人的军将,官职上大概类似官军的千总一职,而对于他来说,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固然离不开他自己的刻苦和努力,也和赵无忌对他的提携和培养是有很大关系的。
所以赵无忌对陈国宝来说,既是难得的师长,也是有知遇之恩的上官,是以陈国宝一向对赵无忌忠心耿耿,绝无二话。
如今赵无忌面临难民问题的困境,陈国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前几天赵无忌召集手下商讨难民之事时,陈国宝便再度提出驱赶难民的计划。
陈国宝向赵无忌进言,既然难民中混有张献忠的探子,那正可以此为由头,首先把混在其中的探子抓出来,找不到的话便胡乱抓几个难民,然后用难民中混有奸细,企图聚众谋反的理由,将难民驱赶到别的地方,分散开来。
如此一来,哪怕只能驱赶六七千人离开,那剩下二三千人,神木县便也负担的起了,困扰大人的问题,也便得到解决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别人抓不住把柄,首先难民中确实混有奸细,其次一万多难民一旦群起造反,这责任谁也承担不起,所以将这些难民分散开来,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只是陈国宝的建议,当场就被赵无忌给拒绝了,理由是这些都是大明的百姓,驱赶他们去外地,等于断了他们的生路,此举虽然官面上看来无可厚非,然而从情理上,却是万万不可。
只是赵无忌虽然否决了陈国宝的提议,但是其他人却也提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了,于是这次会议也是无果而终。
陈国宝事后想来想去,仍是觉得只有自己的方法才是上上之策,但是大人为什么不同意呢,他思索良久,最后终于自觉领会了赵无忌的意思,大人是要做大事的人,官声最为紧要,驱赶难民,会使大人失去民心,而这是大人不愿意看到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