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页(1 / 1)

加入书签

('

问:那你当初为什麽要撒谎?

答:我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问:那我来合理推测一下,你早就知道余文静换了那颗药,然后你就把那颗药给了罗毅,对吗?借刀杀人?

答:罗毅是一个成年男性,压根就没有服用安眠药的习惯,我已经和他提离婚了,在这个尴尬的时机,他会毫无防备地吃掉一颗我给他的药吗?

问:你常用的用来装劳拉西泮的药盒,一共有几个?

答:忘记了,可能当时买的时候为了凑单,我又总是丢三落四的,就会多买上一个吧!

问:我们搜过你的购买记录了,你一共买了两个同一款式的药盒。那麽再问你一个细节,这两个药盒你都用过吗?

答:是的。

问:罗毅知道你有两个药盒吗?

答:我不知道他知不知道。

问:你会在这两个药盒里都装上药物吗?

答:我不记得了!

问:据我们调查发现,罗毅和余文静之间有过联系,那麽你到现在还认为罗毅是自杀的吗?

答:我认为他是不是自杀不是关键。我比你们更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

笔录的内容有用的大概就是这些,刑警队的怀疑没有错,在栗姝的询问笔录里,的确是有真有假、不尽不实,不管她的目的何在,可以确认的是,她显然是在刻意向警方隐瞒一些真相。

那麽罗毅究竟是怎麽死的呢?

根据罗毅的尸检结果,他是中毒身亡的,死亡地点是在一家酒店的客房里。

现场已经进行了仔细的勘查,房间里并没有他人闯入的痕迹,而罗毅随身携带的包里,还有一个药盒,故而警方推测死者极有可能是吃了这里面的药才导致死亡的。

而发现他死亡并且报案的人就是他的老同学迟瑞。

据说那天晚上两人都喝成了一滩烂泥,罗毅就在饭店楼上的酒店里定了间房住了下来,迟瑞很确信自己把罗毅亲自送了上来,稍作停留后就离开了,酒店的监控录像也能证明这一点。

可是第二天,直到开例行会议的人都联系不上罗毅了,迟瑞才觉得不太对劲,找到酒店管理人员,打开门之后,才发现罗毅已经身亡了。

迟瑞口口声声坚称罗毅不会自杀,在结合现场勘查的线索,警方在第一时间就将这件案子定性为了谋杀案展开了严密的调查。

作为被害者家属,以及第一嫌疑人的栗姝首先成为了警方的重要调查对象。

栗姝毕竟也是受害人的家属,她的天然属性本应该让警方保留几分同情,然而她不尽不实的态度却引起了警方强烈的怀疑。

因为一切不合常理的事情可能都是破案的关键。

而更有趣的是,没过多久,警方就又接到了另外一个报警电话,巧就巧在,电话中宣称的受害人就是这个案子的第一嫌疑人栗姝。

真的是无巧不成书啊!

所以很快这两个案件就并案了,虽然案件进展也很顺利,貌似有了更加明显的线索和兇手指向,从表面上一切都昭然若揭了,但是案件的调查却并完全没有想象中那麽简单。

而随着马斌的加入,更多的细节也慢慢地浮出水面……

探究之章:马斌vs张章

在一家现代气息浓郁的咖啡馆里,张章已经点好了两杯冰美式,看了看时间,比约好的时间还是早了十分钟,她着实有些焦躁地向窗外望去。

窗是画框,路人是风景,看路过的人来人往,颇有种自己在被隔绝在另外一个世界里的感觉。

她自己近来也有些疲惫,毕竟身心都受到了重创,怀孕、打胎、分手、闺蜜母亲去世、闺蜜老公被害,闺蜜被抓,如此种种,不管怎样,对她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张章是延期了去东南亚的机票才能有时间接受马斌的走访的。

虽然那段感情是结束了,但总归东南亚那边还有很多事等着她去处理,自己这一走,也不知道什麽时候能回来。

而这里,她最放不下的就是栗姝了,可是栗姝目前还在里面被收押着,张章也是爱莫能助。

约定的时间过去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这位民警才风风火火地赶来了,但显然他是早已经习惯姗姗来迟了,竟也未向张章表示歉意!

真没有礼貌!

张章不自觉给这个人的第一印象打了个负分。

但是既是履行协助调查的公民义务,又有点有求于人的意思,张章也只能不拘小节地和他虚以委蛇并套近乎了。

眼前这位民警约莫也才不到四十多岁,可能是工作的缘故,脸上已经充满了风霜和疲惫,但腰杆笔直,双眼炯炯有神,笑起来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倒是很清爽。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