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1 / 1)

加入书签

('

直到后来知晓,当时他们曾有过彼此不知的两情相悦。那一刻,才是真的折磨,他就那般辜负了一颗真心。

他最想要的真心。

“如今不同了。阿微,只要你愿意,那些看似天堑的鸿沟,由我来走。”

“我只是想陪着你,可以吗?”

雀台逢春(7)

已是深秋, 有水雾含混在丝丝夜风之中,无声无息地送入窗子,拂在郁微的面上。

她听过许多如此之言。

自重逢, 江砚行常说表露心迹之话, 匆促, 重複, 一遍又一遍, 仿佛生怕她漏听了哪一句。

这样的江砚行, 于她而言甚是陌生。

她熟知的江公子, 连一句打趣都吝啬, 不厌其烦地用陈腐规矩体统来约束自己和周边之人。

大概是因为亲缘淡漠,他对自己的生身父母也并不亲近。整个江府能让他放轻松些说话的, 只有寥寥几个亲信。

曲平重逢之时, 她一心只为查案, 不得已再次住进了江府之中。

他连来看她也不肯。冷漠,疏离, 和原本的江砚行无异。

那时她想,或许这是他原本模样。

京城中再见,她接近他, 撩拨他, 想问清楚他究竟藏了什麽秘密。可揭开那一层仿若无事的外衣, 露出里面那一颗将近血迹斑斑的心时, 她又不知所措。

她不相信,是不能相信。

在重逢之前, 江砚行便能得知她的行蹤, 并且将那意欲刺杀他的匪徒射杀于雪地之中。

不是凑巧。

是他早有準备,是他已经跟在她的身边, 不知多久。

他心思深沉,郁微并不否认。

正是知晓他的算无遗策和思绪缜密,郁微才更不能相信,这种人口口声声的爱慕。

爱慕,为何六年前不说。

偏要在她已不再需要,且有能力查案,有能力翻覆江氏之权时去说?这样的爱慕,是否心存算计和利用,她并不能断定。

她甚至曾觉可笑。

仪表堂堂的江氏少公子,竟也能为家族做到这个地步,愿意说不走心的情话,愿意与她虚与委蛇,愿意连名分也不要,只纠缠她。

要说何时有所改观,大概是她逃出京城回到连州,却在佛寺门口遇到江砚行时算起。

江砚行的每一步都须得小心翼翼,唯独这一步,得不到任何好处,只能背负诸般压抑。

他说,只是为了她。

只是想和她站在一处。

“画了多久……”

她没回答,因为还有许多话想问,但最后出口的却是这样平平无奇的一句,声音轻到她自己也几乎听不到。

江砚行怔怔的,再次看向这些画像,道:“我不记得了。”

不记得了。

他记得那麽多,唯独不记得这些。

若非今日郁微主动来了江府,她甚至永远也不知这书房里的秘密。

他若只是心存利用,便不会尽力遮掩,好似怀着这样的心思,是一种不该有的罪过。

“这一幅,是你初入江府时,看到我会作画,央我画给你的,还记得麽……”

或许是那时,他多了一个不敢言说的习惯。

烛光照亮画卷一角,画中人的发尾已经褪色,因受潮而微微晕染开来。

郁微别过脸去,想说什麽,声音却哑得厉害,最后低着头,被他轻轻的抱住。

他的拇指滑过郁微的眼角,触到一片无声的湿润,一时后悔,道:“早知就不给你看了,本也没想过给你看。”

“江砚行。”

“嗯?”

“我真的恨你。”

恨与爱,早就缠在一处,分不清说不明了。当年有多少喜欢就有了多少失望,日积月累,恨意让她从未有一刻忘怀。

因为不能忘怀,那些纯然的喜欢也便日渐清晰。反反複複,潮落潮生。

江砚行吻她的眼泪:“那便一直恨我。”

他最厌恶做太傅。

这麽多年,他时刻都盼望逃离别人的控制,希望能得到真正的畅快。

直到郁微出现,囚笼成了殿宇,深渊化为晴空。他只消看她一眼,便能忘却所有痛苦。这是头一回,他想要留下。

“辞官信是我父亲代写的,我并不知。我不能写信与你解释,因为军中有细作,我不想将你牵扯进去。我只想见你,亲自告诉你,你所在之处,我便不想走。我不辞官,为的不是虚名,我只想能时时见你……”

郁微道:“我都猜到了,但我就是不高兴。”

江砚行轻轻笑着:“你能如此想,我却很高兴。”

话一出口,他的后背果不其然的挨了一巴掌,郁微声音中带着愠怒:“那几日,我常梦到你被赤延图杀了。惊醒之后,你却连封平安信都没有写来,诚然你忙,诚然有细作,但你本事通天,连封信都写不了吗?”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