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历史进程就是重复造轮子(2 / 2)

加入书签

回到营地,郭平仔细检查了五根毛竹的状态,都有碗口粗,表面完整,没有坏节。有了这些,先造个水轮车的轮子总没问题!

不过,现在开始要制作的东西涉及到精细的齿轮和机械,不再是简单的随手制作就能满足了。制作砖窑时的反复尝试和返工也让郭平吸取了教训。

这次,他先拿出了一张白桦树皮纸和羽毛笔,蘸着刚才制作的墨水——郭平自己分装了一半,给叶岚留了一半——开始绘制水轮车的草图。

反复思考,确定最终稿以后,郭平开始处理毛竹。先把毛竹从中间一劈两半,砍去竹节,就得到了两大片弧形的长竹板。根据需要,可以把竹板顺着纤维继续劈成任意的宽度。

首先是水轮车的中轴,因为需要承受的压力较大,并且要求不能受潮变形,郭平为此特意去砍了一棵核桃木,选择笔直的一端,削去树皮,修成均匀的长轴。

然后根据中轴的尺寸,截取长度合适的竹片,在火上烤热,弯成刚好能套进中轴的圆圈,边缘用交错的楔形固定。为了稳定,郭平错开竹片对接的截面,环环相套,做了三层竹圈,并在最后一圈的表面挖空,做出水轮辐条的插槽。

水轮采用12根辐条的设计,辐条长度大约一米,整个水轮的直径在两米二左右。为了坚实稳定,郭平在辐条上保留了竹片的弧形,有的地方保留了竹节。

制作水轮需要在长度和弧度上有精准的控制,否则做出的轮子会达不到正圆,使用过程中还会加剧变形,对中轴产生很大的压力,转动起来的阻力也非常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