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互相拆台(2 / 2)
不过好在是许攸眼光比较准,早就依附了袁尚,在袁尚和袁熙关系不好的时候,许攸去幽州坐镇,虽然献祭了一个侄子,灰溜溜逃了回来,但起码更加受到袁尚的信任了。
事实证明在这点上,他眼光比郭图辛评等人要强。
一直困扰冀州的问题,从来就不是缺少人才,恰恰正是因为僧多粥少,才导致人心不齐,从另一方面讲,没有一个能够压服众人的领军人物,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从后世来看,三国势力都有自己指定的领头人,蜀国有诸葛亮,吴国先后有周瑜鲁肃陆逊,魏国有戏志才郭嘉荀彧荀攸司马懿,每个时期都能保证有个出类拔萃之人,来压服其他掾属。
当然,这也会导致领军人物威望日增,三国君主性格的不同,导致对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也最终决定了三国命运的走向。
现在摆在冀州势力面前的,便是谋士不齐心,追究其根源,在继承人的争端。
袁绍并不是迟迟没有立下继承人,他早就明示袁尚做继承人,但偏偏袁尚的能力和威望又不足以服众,袁绍也看出了这一点,所以有意放手让袁尚领军,培养其在冀州军中的威望。
如果给袁尚三五年时间,其争气的话,倒是很有可能达到袁绍的期望,但袁绍偏偏却身体撑不住了,提前离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