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大炮和西域的求援(2 / 2)

加入书签

与此同时,撞针、引线、发射药、炮管长度厚度、爆炸机制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一名墨家子弟的带领下,科研所的研究人员们日夜奋战,历经无数次失败与挫折,终于在太平六年(199年)的夏天,研究出了第一座可以用于实战的大炮。

这座大炮虽然看起来有些笨重,但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的炮管经过精心打磨,内部光滑如镜,能够确保炮弹在发射时不会受到过多的阻力。而撞针和引线的设计则确保了炮弹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被点燃并爆炸。在科研所自己实验了几次没有问题后,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迅速上报给了皇帝张循。

张循闻讯大喜,他深知大炮的出现对于华朝来说意味着什么。有了大炮,打仗攻城将更加便捷高效。投石机抛射炸弹虽然威力也不小,但准头太差,而且受限于重力,三五百米就是极限,速度也慢,对方可以根据炸弹飞来的方向进行躲避。

但大炮不同,只要地形适宜,在对方城池附近的山上架起大炮,几里远都能轰炸得到。而且炮弹飞行速度也快,根本不给敌人发现炮弹进行躲避的时间。

于是,张循立即移驾洛阳城外山中的兵部科研所秘密基地,准备亲自参观华朝第一座大炮的发射实验。

在内阁大臣兼兵部部长赵云的陪同下,张循来到了实验现场。他站在一座小山丘上,远远地望着那座即将轰鸣的大炮,心中充满了期待与激动。

随着一声令下,大炮开始发射。第一发炮弹呼啸而出,划破长空,如同一条愤怒的火龙,最终在三里外的靶场上爆炸。紧接着,第二发、第三发、第四发、第五发炮弹也相继发射出去,都顺利地打到了靶场上并爆炸。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将一座石头磊起来的房屋炸塌了,尘土飞扬,碎石四溅。

张循看得大喜过望,他深知这座大炮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威力,更在于它所代表的热武器更新换代。这是华朝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也是华朝军队走向强大的关键所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