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与灵芝(2 / 2)
当然,也有不怕太岁的。
晁良贞能判知名,性刚鸷,不惧鬼。每年,恒掘太岁地竖屋。后忽得一肉,大于食魁,良贞鞭之数百,送通衢。其夜,使人阴影听之。三更后,车骑众来至肉所,问太岁:“兄何故受此屈辱,不仇报之?”太岁云:“彼正荣盛,如之奈何!”明失所在。(《广异记》)
晁良贞曾在地里挖出一个太岁,不但不害怕,还抽了太岁数百鞭。后来,有一天晚上,他偷听到有声音问太岁为什么受辱而不报仇,太岁沮丧地说:“晁良贞精气强盛,我拿他也没办法啊!”转天,那个倒霉的太岁便不知道逃到哪儿了。看来,太岁也是看人下菜的,欺软怕硬。
另外,据古书上记载,倘若在地里挖到太岁,虽为凶兆,但若立刻抽它百鞭,便可免除灾难。晁良贞用鞭子抽打太岁的初衷即在于此。他很幸运,最后把太岁搞定。但也有不成功的:“上元末,复有李氏家不信太岁,掘之,得一块肉。相传云:‘得太岁者,鞭之数百,当免祸害。’李氏鞭九十余,忽然腾上,因失所在。李氏家有七十二口,死亡略尽……”
在上面的故事中,李氏用鞭子抽打了太岁九十多下,快到一百下时,太岁忽然消失不见,随后其家七十二口死亡殆尽,可谓功亏一篑。其实,对付太岁,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直接把它蒸着吃了,即以毒攻毒,一如下面故事中主人公所为。但意外的是,当主人公吃完后,发现那不是太岁。
兰陵萧逸人,亡其名。尝举进士,下第,遂焚其书,隐居潭水上,从道士学神仙。因绝粒吸气,每旦屈伸支体,冀延其寿。积十年余,发尽白,色枯而背偻,齿有堕者。一旦,引镜自视,勃然发怒,且曰:“吾弃声利,隐身田野间,绝粒吸气,冀得长生。今亦衰瘠如是,岂我之心哉?”即还居邺下,学商人逐什一之利。凡数年,资用大饶,为富家。后因治园屋发地,得物状类人手,肥而且润,色微红。逸人得之,惊曰:“岂非祸之芽?且吾闻太岁所在,不可兴土事,脱有犯者,当有修肉出其下,固不祥也。今果有,奈何!然吾闻得肉食之,或可以免。”于是烹而食,味甚美,食且尽,自是逸人听视明,力愈壮,貌愈少,发之秃者尽黰然而长矣,齿之堕者亦骈然而生矣。逸人默自奇异,不敢告于人。后有道士至邺下,逢逸人,惊曰:“先生尝得饵仙药乎?何神气清晤如是。”道士因轸其脉。久之,又曰:“先生尝食灵芝矣!夫灵芝状类人手,肥而且润,色微红者是也。”逸人悟其事以告,道士贺曰:“先生之寿,可与龟鹤齐矣。然不宜居尘俗间,当退休山林,弃人事,神仙可致。”逸人喜而从其语,遂去,竟不知所在。(《宣室志》)
江苏兰陵有位萧逸人,不知其名,曾入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榜未中,遂焚书退隐,跟道士学神仙之术。
后来,他开始绝食辟谷,每天清晨,在水边伸展骨骼,吸纳野外之气,以求长寿。但似乎不那么成功,因为十多年后,本还是青年的萧逸人,头发已完全白了,面色枯槁,牙松背驼,看上去老得不成样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