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闻录(2 / 2)

加入书签

随后,火胡又叫人将十张朱床叠在一起,最宽的也只有一尺多长,她一边顶着高竿,一边跳上床去。此时,五女童手持彩旗,在弦上轻盈跳跃,如履平地。而石火胡本人,头上顶高竿,以后背着床面,手足朝天空,名曰“踏浑脱”。观众看后,无不尖叫。

后文宗皇帝即位,认为这样的杂技太过惊险,令人伤神,于是禁止在宫内举办此类活动。

李讷除浙东路,出淮楚时,卢罕方为郡守。讷既至,适值元日,罕命设,将送素膳于讷。讷初见欣然,迨览状,乃将名与讷父讳同。讷,建子也。雅性褊急,大怒,翌日仅旦,已命鼓棹前去。罕闻之,急命驾而往,舟已行矣。罕知其故,逊谢良久,且言所由,以不谨笞之。讷去意益坚。罕度不可留,怒曰:“大约下人多名建,公何怒之深也!”遂拂衣而去。(《玉泉子》)

李讷拜访卢罕,后者派手下去照顾他,那手下竟和李讷之父李建名字一样。李讷怒而离去,卢罕怎么挽留也不行,最后卢罕也急了:“下人的名字大多都叫‘建’,有什么好怒的!”确实急了。

韦皋镇蜀末年,资州献一龙,长丈余,鳞甲悉具。公以木匣贮之,蟠屈于内,时属元日,置大慈寺殿上,百姓皆传,纵观二三日,为烟所熏而死。(《戎幕闲谈》)

记录者韦绚,是宰相李德裕的幕僚。德裕“博物好奇,尤善语古今异事”,经常对左右说一些奇事,比如本条“献龙”一事。说奇也不奇,因为在唐人的世界观里,自始至终认为有龙这种动物存在。

会昌中,含元殿换巨梁柱,神策军采之不成,由是悬赏。有樵人,入深山险境,得百尺巨木,浮水而出。入长安,宫人大异之。时有一术士,称此木不可用,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此材内有巨蟒,更十年,当裂木而去。”(《录异记》)

唐朝时,建筑工艺进一步提升,市场很兴盛,极大地刺激了伐木业。为了寻找巨大而良好的木材,很多人不惜冒险进入深山寻找。武宗会昌年间,长安皇宫含元殿需要换一根柱子,皇帝命令负责宫殿维修的人去伐木。多天过去,官家的工人找不到一棵合适的木材,最后重金悬赏,很多私人采木者纷纷应征。相比起来,为了利润,他们更有冒险精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