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叹息(2 / 2)
同盟军的侦察舰冒着随时可能被击沉的危险,运动到了非常接近帝国军的位置上。虽然有装甲舰的掩护,但是在帝国军近距离的密集火力之下,装甲单薄的侦察舰编队损失惨重。第三舰队总数200艘的侦察舰,在4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有超过半数的舰船被击毁或是无法继续工作。侦察舰的指挥员们冷静的按照演练时的操作程序,有条不紊的将收集到的前线第一手资料经过高效率的处理之后,清晰的传回了旗舰五月花开号。辛达非常清楚,屏幕上那准确的勾勒出帝国军分舰队攻防转换的图象,拍摄它的侦察舰或许在传出图象之后不久就被击沉了。但是侦察舰编队没有任何的慌乱或是退缩,它们在周围的友舰不断中弹沉没的情况下,沉稳的完成着自己的使命。
对方舰队阵形变化的即时数据,可作为己方战术安排的有效参考——这是舰队指挥官的通常考虑模式。辛达虽然也是依据帝国军的阵列运动特点来布置战术的,但他的出发点却与一般的舰队指挥官迥然有异。从确认路费普提督的旗舰库赫林沉没的那一刻起,辛达杜鲁班的作战目标就调整成了——要给予帝国军舰队致命的打击——那样的话就必须摧毁帝国军的补给船队。
在深入敌境的星域里与帝国军舰队交锋,辛达首先考虑的便是补给问题。从食物到舰船维修用物资,再到武器弹药的储备和使用情况。第三舰队的物资准备工作,在同盟最高评议会将霍克准将提交的出兵案列入议事程的时候,就已经紧张而有序的进行了。三位后勤主管的能力是不需要担心的,辛达用了两年时间精心打造的后勤系统也发挥出了相应的水准,各方面的工作完成情况虽然不能说已经完全适应这次超远距离的出兵,但是无疑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
帝国军坐拥地利的优势,后勤补给当然会非常的充裕。开战之后,倘若帝国军的强袭战术不能得手,多半会使用消耗战的方法来拖延时间。耗尽给养的同盟军即使能在首回合的交锋中取胜,等待他们的将是漫长的归途。在银河帝国辽阔的星域里,没有后续补给的舰队就像羊羔穿越饿狼的领地般危险。即使勉强的击退了眼前的敌人,等待他们的必然是全灭的结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了应对在银河帝国境内可能发生的恶战,辛达花了非常多的时间来进行深度思考。他考虑了一个又一个的假设,然后一一给出解决的方案。罗严克拉姆伯爵莱茵哈特,这个银河帝国军中最年轻的元帅,当他开始反击的时候,攻势一定如同雷霆万钧般强劲而有力。
第三舰队并不畏惧硬仗,这点辛达是有信心的。路费普提督经验丰富——用兵完全可以用滴水不漏来形容,想让他在遭遇战里败得一塌糊涂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长时间的消耗战,同盟军是打不起的。在战斗中受损的舰船无法修理,消耗掉的弹药没地方补充,受伤的人员也无法得到妥善的处置。援军?其余的7支舰队在开战之后大概还指望别的舰队来支援自己呢。罗严克拉姆伯爵如果确实像杨威利形容的那样狠辣,便断然不会让同盟的各舰队有互相支援的机会。
帝国军的强袭战术在开战之初便被航道里的机雷化解了。接下来的战事如辛达事先估计的那样进行着,路费普提督稳健的用兵使得帝国军没占到任何便宜。按照预定的计划,在帝国军的首轮攻势被击退之后,第三舰队应该退入多拉基亚星域的航道里。辛达原本打算利用那里的小行星群和星际能量流,再配合原先布置好的陷阱,和帝国军好好周旋下。把帝国军顺利的引入航道之后,再发动陷阱,然后趁敌人手忙脚乱之际,全军从容离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