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我尊崇过甚(2 / 2)

加入书签

并非规定只有这个年龄阶段才能胜任,主要成年人皆各有生计,而这份兼职工资不高,更适合孩子们去做。“已经准备好,大部分是商行工坊工匠的孩子。”长乐应声道,张子儒听到这里松了一口气,悠然自得,对目前所有成就由衷地欣喜。若有一位貌美的秘书,就再完美不过了。

拂晓时分,长安市民便开始忙碌,熙熙攘攘的人潮穿梭于早市。每隔数条街,都会出现小孩奋力售卖:“新报纸,新报纸,《大唐通讯》由商联新近发行,只要一枚铜币,尽知朝闻天下!”

“今日报上有代国公被污蔑的大案,买一份一文钱,即可知晓真相,赶快来购买!”报童照着张子儒的教导宣传,市民不明其所以,直说会让人一头雾水,最好用商会名气吸引人。果真,提及“商联”的行人驻足,听闻关乎大事,人群迅速围聚起来。

“代国公受诽谤,你这不是无中生有吗?”有人表示质疑。报童举起报纸,“买一份一看便知真假,一枚铜币。报纸由商联刊出,就算不相信我们,也应该信赖商联啊。”

这个报童很能言善辩,充满好奇的人们纷纷慷慨解囊,一枚低价无负担,即便被骗也不觉损失。不论东市、西市还是坊里,报童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人们吃早餐、做生意时都会瞥一眼报纸。标题“今日大唐”跃然纸上,排版整洁,字体大小有序。

头版非关于李靖的新闻,取而代之的是一行仅小一圈的文字——“今日大唐,承载着新闻的使命”。这种恶趣味早就根植于张子儒心中,创办报纸哪有不自鸣得意的寄语。许多现代新闻杂志每逢周年都有类似标语,张子儒最爱《南周》,原本想复制一段,比如总编致读者的问候:“为无力量者赋力,让悲观者前行”。

细想过往的标语均不合适,只好自行构思,主要是表述报纸的本质及宗旨所在。关于李靖蒙冤的内容排在其后,最后赞誉了李二的决策风格,并抛出悬念:事件主角李靖对此又有何想法,报纸也采访了本人。

这段采访无疑出自张子儒之手,用问答形式撰写,皆是一些官话套话。李靖表示事件不会对他产生影响,始终对大唐与社长远志满怀信心,对李二的信任深感感激,誓言将继续贡献于大唐的繁荣,充满正能量。有关闭门不出及辞任大学祭酒的事情,则据实以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