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妖精-格格党(27)(2 / 2)
半点不怕。
她垂下眼帘,眉眼染上些许忧愁,重重叹了口气:唉,我是不能指望她们了。
宋暖英的心立马提上去了:婶婶
柳暄红摆摆手,一副家丑不可外扬的样儿。
小姑娘眸光担忧,咬着嘴唇纠结。
她不了解柳暄红娘家的往事,只是看她忧愁的模样,明白她三婶婶是指望不上娘家人,这才好心提拔她,给她一个机会。
对于三婶婶,她是感激的。
看她眉眼染上愁绪,柚子她恨不得立刻伸手去抚平。
然而这事儿
一时间,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她想到老宋家和三房往日的算计,纠结愧疚。
又想到她三婶如今的忧愁。
觉着自己合该立刻答应,解决这事儿。
她纠结来纠结去,快把自己的唇磨破了,终于下定决心:您要是不嫌弃,我,我就留下给您干活儿。
柳暄红满意地笑了。
她慢慢给她讲收银员的活计,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细细说了个一清二楚。
等差不多说完了,她们也到卖西瓜的地方了。
娘?英姐?
柳暄红听到自家老大沙哑的嗓音。
宋致远上了初中进入发育期,嗓子变得厉害。
宋小果笑话哥哥是鸭子嗓,被柳暄红笑眯眯地告诉他,以后他也会变,小孩儿被唬得愁眉苦脸,不嘲笑哥哥了。
但宋致远清楚自己的嗓子难听,仍整天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柳暄红扭头,瞧见少年和几个同龄人守着板车在卖西瓜,吆喝的少年还怪眼熟的,可不就是服装厂片区那群少年。
近日店面装修,卤味只早上卖一回,邻里街坊光顾得热情,没半小时就卖完了,她也有些日子没见过这群孩子了,合着他们是去卖西瓜了。
柳暄红回想起他们初遇时想在厂子空地前搞收费,后来蹭串串香摊子卖粉面,现在又卖西瓜,真能折腾啊。
不过对于他们的折腾,柳暄红是持赞赏态度的。
年轻人想挣钱是好事儿。
柳暄红走近摊子,边和自家老大打招呼,边挑瓜。
少年们忙热情地招呼,嘴巴上说着不用她挑,主动替她选了几个翠绿西瓜,拍着砰砰响,劈开尝着甜的很。
柳暄红也不客气,一口气要了十个,让宋暖英付钱。
买完了瓜她也没多留,忙自己的事儿去了。
不过晚上歇息时,她回想起白天的事儿,恍然发觉,原来宋致远这些日子晚归是在外面卖瓜了。
也不知道他是在哪儿寻到的瓜农,卖一毛五一斤,收价肯定更低。
晚饭时,宋致远回家,吃完了香喷喷的鸡丝面,和她谈起收瓜的事儿。
原来,暑假前几个少年就琢磨着放假要摆摊卖些东西挣钱。
不过琢磨了一礼拜也没琢磨出啥,直到宋致远回小宋村,吃着西瓜解渴,他们一拍板,决定卖西瓜了。
水果这玩意儿,大街上还没什么人卖,只能去供销社和门市店买。
但是瓜贵啊。
一个西瓜要两三块,普通人不舍得买。
宋致远找邻居种西瓜的大叔,打听出还有谁种的,一连跑了几个村子,收了两百多个。
拉着板车就回县里卖了。
一毛五分一斤,比供销社卖的二毛五分一斤还要便宜一毛钱!
他们每天拉一板车,待两三小时就卖完了。
便宜的西瓜深受松山县居民的欢迎。
短短四天,两百多个瓜全卖完了。几个人挣了五百多,刨去收瓜的九十块,他们至少挣了四百。
三人分了分,一人也能分一百块。
在现在厂子职工人均工资十几二十块的松山县里,几个少年小半月就挣了别人好几个月的收入。
宋致远面上却没有什么兴奋喜色。
他谈到收购西瓜的时候,给瓜农们的报价是一斤五分。
种植西瓜的人不多,而且大多数人也就在自家自留地里种一小块。
他们跑了三个村子才收到两百七十个瓜,大多数瓜农只卖了几块钱,少有的一两家种的多,也只卖了十几块。
宋暖英和宋万水听着,心情复杂,酸酸涩涩涨的厉害。
三个村子的庄稼人忙活几个月,精心伺候着,卖瓜才得几十块钱,而宋致远他们,不过跑一趟,转手就能卖好几百。
这巨大的差价,怎么能让他们不难受。
种地不挣钱。
宋万水总结并深深地记住了这句话。
然而记住后,他又一片茫然。
种地没出路,他晓得,但是他不种地,又能干什么呢?
曾经他以为自己能脱离父辈的命运,去摆摊,但是现实给了他狠狠的一击,若不是柳暄红邀请他们兄妹来县里,说不定他们就要屈服命运了。
柳暄红没注意宋万水的烦恼。
宋致远能靠自己挣一百多,她陷入了吾家有儿初长成的喜悦。
老大不爱读书,但是做生意不错,以后经商有出息,应该能摆脱原书的命运。
柳暄红不指望他们能有多大能耐,只要能活的舒服开心就好了。
第36章 盐水冰棒
吃过饭, 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
宋暖英搂着小月儿,宋小果趴在柳暄红怀里, 摇着大蒲扇, 打着嗡嗡叫的小蚊子,怀念起乡下老宋家的大枣树。
大枣树是旧社会时不知哪位亲人种的,树龄约莫有四五十年了, 正是青壮年华。
枝繁叶茂,夏日时老宋家躲树下遮光纳凉,八月末,大枣树结了鲜红光亮的枣子,小孩子们在它的树上攀爬着,举着树杈或耙子大枣子。
这时, 小宋村的大人小孩都会来老宋家看热闹。
大家欢笑着,嬉闹着, 享受着农忙后的快乐闲暇。
也是因为大枣树带给了老宋家和小宋村村民们一代代人许多美好时光, 在最艰难的日子, 有混不吝的提出破四旧, 合该把这棵大枣树也给劈了, 被社员们撅了回去。
如今,大枣树长得越来越好, 稳稳地立在老宋家的院子里, 依旧像旧时那般,陪着一代代孩子们成长。
宋家小辈们最是不舍的。
宋小果:娘, 下月咱们也回家吧。
小家伙还不知晓柳暄红邀请堂姐暖英留下帮忙的事儿, 抱着娘的胳膊撒娇, 非要下月跟着哥哥姐姐一块回家。
打枣子, 吃枣子, 混了个肚浑圆儿,开开心心上学去。
柳暄红没什么不能答应的,她嗯。了声,脑子却回忆起前些日子说要种树,结果因为租门面和装修的事儿,这阵子忙坏了,没种上。
她掐了把小家伙的嫩脸,笑眯眯道:小果,你帮娘扇一会儿扇子,明儿咱就去农贸市场看树苗去。
登时,宋小果和小月儿齐齐坐直了身子,小月儿挪到柳暄红旁,勤快地挥舞着小手,像只小蜜蜂。
宋小果却没急着献殷勤,他被亲娘和亲哥坑过不少回,眨着大眼睛警惕问:娘,您不忙了?
柳暄红好笑地摇头。
铺子装修的事儿,她做了方案,也和宋万水还有工人们谈过许多次,盯着他们干活,可以松手了。
那些材料和家具,也和厂子们联系过谈好。
她终于可以放松些,接下来三五天去看一下就行了,不必时时盯着。
宋小果立马扬起笑脸,肥嘟嘟的小脸蛋凹出俩小梨涡,笑的甜滋滋,抢过柳暄红手里的蒲扇,猛扇风,呼呼道:娘,瞧您说的,您就是不带我去市场,我也得给您扇风呀。
那狗腿的小模样,简直没眼看。
行,突然想起我明儿还有事儿,咱就不去了?柳暄红故意逗他。
恋耽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