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妖精-格格党(39)(2 / 2)
柳暄红当即就要了,摊主还有点不舍。
正是因为这时节吃蟹好,他才偷偷帮着预计留家吃,可是遇上柳暄红,没忍住炫耀啊。
摊主转了转眼珠子:柳老板,要是我再收了蟹,能送你家饭馆不?
柳暄红挑眉,笑容绽放:非常欢迎,你去了找宋万水。
秋日正是吃蟹的好时节,摊主这时候送货上门,也许能给他们柳记添一道招牌呢。
摊主笑眯了眼,虽然心疼那肥蟹,但是能用几只蟹搭上柳记,值了!
结账时,他特意只收了鱼的钱,不过被柳暄红硬塞回去了。
这说不上什么贿赂老板,不过是这年头大家常用的小手段,然而柳暄红一向公私分明,她也不差这点钱。
摊主的蟹能不能进柳记,还得看质量。
意外得了几个大螃蟹,柳暄红也不急着回去了,买了菜,又去门市店,买了几个橙子,都是当季的鲜橙,然后绕去了饭馆,和陆师傅说了摊主的事儿,陆师傅保证会把话传给宋万水。
毕竟现在饭馆采买的负责人是宋万水。
饭馆能上大闸蟹,陆师傅也挺兴奋,想着晚上得回去翻翻菜谱蟹的做法,听自家小子说老板手艺比他也不差?
陆师傅没亲眼见过心底是不服的,但是又信自家小子不敢说谎,暗暗瞥了一眼老板,发誓这次要用蟹菜,让老板刮目相看。
柳暄红不知道自家大厨的雄心壮志,回了家,先把蟹倒水盆里养着,罩上罩子省得跑了。
她回来的有些晚了,几个孩子都起床了,宋秋已经开始熬粥。
虽然现在大家开始流行烧煤,但是柳家不用,依旧是传统的灶头,柴火烧得噼里啪啦响,偶尔蹿出几点火星子。
这柴是特意花了钱买的,是本地山上的松木,熏着木头特有的清香,用这种木头熬的米粥更甜更软糯。
宋秋瞧见她回来,就自觉地退出厨房,到院子里为弟弟妹妹们压水,盯着俩小刷牙洗脸。
柳暄红打开窗户,看院子里小孩们都乖巧地洗漱,唇角微弯,开始忙活。
鲫鱼片成一块块鱼片,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先放姜葱淀粉等调料腌制,搁置一旁,再涮锅烧油,刺啦一声,鱼头和鱼骨贴在锅面滋滋作响。
柳暄红哼着小曲儿,煎好鱼头后丢进咕噜咕噜的粥里,并剁了蘑菇条儿送进去,深褐色的伞盖,侧切出白白嫩嫩的菇柄儿。
慢火细细地熬着。
也不干等,喝鱼片粥有些单调,她又炒了炒高婶子家的酱菜。
米粥的清香逐渐散开,弥漫整个屋子,粥快好了,柳暄红把浸润得莹莹发亮的鱼片滚进锅里,鱼肉翻滚,和清粥缠绵着的丝丝缕缕的鱼香别有魅力。
一大海碗鱼片粥,一碟酱菜,足够一家五口美美地吃一顿。
宋小果一下子就迷上了这软糯鲜嫩的鱼片粥,眨巴着大眼睛祈求晚上还要再吃一顿。
柳暄红侧看了下院子,晚上也有好吃的,咱们吃蟹酿橙。
宋小果不嚷嚷了。
吃过早饭,一家五口分散开来,各做各的。
宋秋和宋致远去洗碗,小月儿和宋小果扒拉着家里的零食水果,背上小包袱,和柳暄红打招呼要去少年宫。
自县里的文化馆改成少年宫后,那儿就成了孩子们最乐意去玩耍的地方,柳暄红还没去参观过,不过听说里面有人教写书法,跳舞,吹笛子,她就想到了上辈子的兴趣班,等着俩小孩儿找她拿钱报班学习。
柳暄红也要出门,她早上去饭馆溜达一圈时,杜婶子和她说小言爹病了,晌午要请假,柳暄红挺喜欢小言的。这个皮肤略黑的乡村小姑娘,一直是店里活干的最勤快的,露出大白牙的笑容,让人瞧了就温暖阳光。
柳暄红是把饭馆里的小姑娘杜婶子他们当亲人看待的,去了店里,小姑娘虽然眉眼焦急,但仍尽忠职守地站岗,温和爽朗地接待食客,柳暄红朝她招招手,因为不晓得病情如何,她只塞了二十块给她。
嘱咐她若是病的严重,需要大钱,定要来找她。
小言眼眶瞬间红了。
她还没遇上这么好的主家哩。
她去县里找活前,家人还偷偷叮嘱她,定要乖巧勤快讨人喜欢,不过也毋需太勤,累坏了身子,可没有主家肯治病,说不定要赶她出门。
殷切嘱咐她的是家里的老祖祖,老祖祖是旧时代的人,曾在地主家当过丫鬟,感受过主家的压榨。
虽然年代远了点,但已是她家唯一一个有经验的老人了,她的其他家人,爹娘兄弟姐妹,俱没出去干活过,祖祖辈辈是在地里流汗的贫农哩。
她们虽然赞同她出去,但是也各个忐忑不安,因为谁也没出去过,外面是啥样儿?会不会被坑了?
黑天半夜的,从早到晚,亲人们的眼圈都黑乎乎,像抹了锅灰,都是胡思乱想被吓得。
人对未知事物总是会有恐惧的。
想起家里关爱的亲人,她急的嘴角燎泡,黑红的血痂窝在唇角□□里,一扯就疼,嘴巴几乎张不开。
小言忍着痛磕磕绊绊地说了感激的话,柳暄红体会到她的急切,让她赶紧回去了。
不成不成,我要坚守岗位到最后一刻。
柳暄红暗笑,也不知她是从哪儿学到的这些话,又不是什么大事儿,还不到什么最后一刻。
听姐的,先回去,这一个小时我替你顶着,行吧。
小言听了要她顶,更摇头了,自己方收了老板的钱,哪还能再麻烦暄红姐呢。
杜婶子看不过眼,把小姑娘拉过去说了一通,可算把人劝回去了。
一个小时的班,柳暄红干着也不累,食客们瞧见她出现,一个个更热情,七嘴八舌地和她招呼,谈论些美食,和店里有哪些不妥当的。
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有第一回 来的人问:那就是柳记的老板?看着挺年轻的。
那你猜猜老板多少岁?
估摸着就二十上下? 女人皮肤水嫩白皙,高马尾乌黑亮丽,穿着白衬衫黑色的微喇裤,时髦又青春。
其实他想说二十的,但看柳暄红的气质,又不确定了。
食客哈哈哈大笑:那你可猜错了,小柳家大孩子都上初二了。
他微微皱眉。
食客们却没关注他,和其他人讨论起柳老板了。
这是柳记,柳暄红又是老板,又是上过报纸电视的,讨论度是杠杠的,食客们是乐此不疲地宣扬着柳暄红的话题。
比如说她当初卖串串香,这是从纺织厂空地小摊追过来的食客,他们怀念柳暄红在的串串香味道。
也有震惊卤味店火爆的。
作为第一个敢下海开店的人,从乡下到县城,她在这些人眼里,本身就是个传奇人物了。
对于食客们的讨论,柳暄红的态度是由着他们去。
饭馆生意愈发红火,她就越有名气。
而且她的过往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相反,这些人称赞她,讨论她,多是佩服她的勇气。
不是谁也有本事,从乡下怯懦小媳妇到县城老板的。
因为柳暄红的事迹,许多女人对自己麻木的媳妇生涯也有了动摇。
毕竟人总是很容易这么想,别人都能成,自己为啥不能?
随着作坊和小厂子兴起,越来越多的乡下媳妇也敢于去做女工挣钱了。
所以中秋前小宋村的招工才这么顺利。
柳暄红对此还是挺乐见其成的。
晌午,顶替小言的临时工来了,柳暄红在店里看了一阵,没什么不妥的,就回家,洗洗刷刷大螃蟹,准备做蟹酿橙。
浑圆金黄的橙子,是秋日的治愈色调,
蟹酿橙,自古有之,山家清供里记载了它的做法,柳暄红也打算用古法酿制。
橙子截顶备置,挖出橙肉留些许汁水,造一个橙盅,塞进蟹黄和蟹肉,然后盖上原先的果皮顶,把橙盅放入锅里用酒,醋,水一起蒸约三十分钟就熟了。
蟹黄和蟹肉染上橙汁,蒸好后夹出,泛着酸甜的橙香,淡化了蟹的腥气,沾上醋和盐吃,满齿留香。
恋耽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