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一语惊醒梦中人(1 / 2)

加入书签

说到上课,虽然李子夜作为老师,知道古蜀铭文的所有答案。但他的那些谜语,说实话都是临时瞎编的。

如何把谜语引导向答案,并且又恰到好处的让专家们读懂,这是一门技术活。

子夜课堂刚一开始,堂下的专家学者们,就积极踊跃的发来提问。把他们这些天,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都问了出来。

“先生,我想请问您,我们考古发现的那些巴蜀符号,它们多数是实物图像,既没有动词、形容词、连接词,也没有数目字,很难构我们认知的成文句……”

“那该从哪个方向去破译呢?它们是古蜀人的拼音?”一位较年轻的专家,问出了概念性的问题。

他的疑问好解答,李子夜听后,对答如流的说道,“古蜀铭文之所以难破解,主要是它跟我们熟知的甲骨文、古彝文,不同文同本。也无法从象形文字出发,获取灵感。”

“我个人认为,它们其实代表的,是某种特殊寓意,又或者是某些特殊环境,天地异象等等。”

李子夜的分析,直接跳出了众人的固定思维。把动词、形容词、连接词、拼音,这种传统概念,直接打破……

在中原的主流文化中,一个字符往往只代表一两种含义。只有把字符们连接起来,才能创造成文句,表述出完整的意思。

即使是成语故事,那也得四个字符组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