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卿做奏对于君前(1 / 2)
崔庭旭想了半天才终于说道:“自古从来不就是如此吗?”
“从来如此便就该如此吗?何况是谁说的从来就是如此呢?”崔尧不等父亲的话音落定就紧跟着说。
崔庭旭这次有些胸有成竹:“有史以来,无论正史野史,皆是如此记载,这一点怎能有错?”
崔尧微笑道:“《史记》乃太史公所着,正史皆是由此而来,要说从此算是自古,未免把我华夏的历史看的太薄了。
太史公所着的《史记》无疑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崔兄莫要忘了,太史公当时所处的时代,汉武帝一朝,正是董仲舒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最顶峰。
自那开始,整个国家上层都在讲一套新的规则,简单来说,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想太史公也不免受了一些影响,所着《史记》不仅是单纯的记载历史,还包涵了当时的政治思想。
而但凡是人,一旦有了主观判断,记载的视角免不了被笔者的思想所影响,我说的可对?
好吧,扯的又有些远了,再说回荫官问题吧,我想请问崔兄一个问题,若是百姓之中真的出现了人才,若是求官无望,会如何?”
崔庭旭想了想回答道:“或许是泯然于众人矣。”
崔尧点点头:“是有这种可能,若是一群不得志的有识之人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