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超大规模援助计划,还有坏的掉渣的莉莉娜(2 / 2)
帝国批量制造的殖民星被戏称作“标准星”,就好像毛坯一样。“标准星”,或者学名“标准型人造生态星球基础坯”的人工天体上是没有任何生命的,也没有生态环境,它们被按照统一规格塑造成合适的尺寸,生来具备精确的密度,因而也有精准的重力环境。标准星上的所有物质资源都按照蓝图分布,以保证用户可以照着图纸开采资源,从而在星球建设的初期更加顺利。根据型号不同,标准星上会有形状和分布随机,但总容积精确一致的海洋凹槽,可以在交付使用的时候按用户要求向里面填充水或者其他生态作用物,但在标准星的仓储阶段,它们里面都是空空如也的。标准星也有基础大气,但这种基础大气不会用来维持生命,它们仅仅被用作产品检测:检验大气模型,全球风洞效应之类。一旦标准星要交付使用,基础大气就会被抽走,按照用户需求更换新的大气。
根据型号不同,标准星有一百多个品种:这还是粗略分类,仅涉及星球的物理参数,不涉及生态参数,因为标准星上还没有生态环境。
以上就是标准星所有的一切。
这些死气沉沉的标准殖民星毛坯被引力凝滞力场固定,仿佛货物一样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宇宙角落,大小和颜色几无二致,简直仿佛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在填充水(也有可能是其他液体,也有可能什么都不填充)环境和大气,并且投放基础生命之前,它们只有土黄色一种色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制造这些民用星球的人在广大附庸种族里的诗人口中有个浪漫的名字:塑星师,而看管这些星球堆放场的人也有个浪漫的名字,他们被诗人叫做:群星守望者。
上述两个诗一般的名字分别对应车间主任和库管,因为工作地偏远而且平日只有各种自动设备相伴,被公认为帝国最苦逼的两大职业,没有之一。
标准星在什么时候才能看上去更像一个生命摇篮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