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人格(2 / 2)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与生俱来的部分,遵循快乐原则,追求本能欲望的满足。自我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遵循现实原则,负责协调本我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合理的方式满足本我的需求。超我则代表着社会道德和规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社会价值和道德准则而形成的,遵循道德原则,对自我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判。
这三个部分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当本我的欲望过于强烈,而超我的约束过于严格时,自我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冲突。例如,一个人可能有强烈的购买奢侈品的欲望(本我),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道德观念的约束(超我),自我需要在满足欲望和遵循现实与道德之间进行权衡和抉择。
3.性心理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经历了五个性心理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在每个阶段,个体都有特定的性心理发展任务和冲突,如果这些任务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可能会导致固着或退行,对人格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
例如,在口唇期,如果婴儿的口腔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可能会在成年后形成依赖、贪吃或过度吸烟等行为习惯。在性器期,儿童可能会对异性父母产生恋父或恋母情结,如果这种情感冲突没有得到恰当处理,可能会影响其成年后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模式。
(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1.集体潜意识
荣格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概念,认为在人类心灵的深处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经验和遗传的共同心理基础。集体潜意识包含了人类祖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记忆,以原型的形式存在,如英雄原型、母亲原型、智慧老人原型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