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仁义道德(2 / 2)
只听远远传来:“在下摩云手杨契丹”。彭长老听了心中一惊,这摩云手杨契丹可是京城大内皇帝身边血滴子中头一把好手,他怎么会来君山。是了,定是皇帝指派他来,搞乱丐帮,混水挥鱼,让于令仪坐上帮主之位,然后投靠朝廷,让整个丐帮为嘉庆皇帝效力,这计谋焉也歹毒!如果不是这个少年英雄戳穿他们的阴谋诡计,可真要陷丐帮于万劫不复地方,还好有他及时止损!
这时传功长老陈元龙来到袁承天面前,跪下道:“丐帮帮规,持竹玉棒既奉为本帮帮主,还未请教帮主名讳。”他这举动着实吓了袁承天一跳,心想:我可不当你们丐帮什么劳什子帮主。”但是人家问自己名姓不能不答。他伸手将陈元龙拉起,说道:“我叫袁承天,可不是你们的丐帮帮主。在下微末之能,当不入大家法眼,还是你们另选贤能。”
这时彭长老和陆长老也走来,坚决要袁承天做他们丐帮帮主。袁承天心意己决,说再要相逼便要自毁筋脉,废去武功。众人见了也不敢相强,只有作罢。
袁承天见留下无益,他们自然会处置他们帮中事务,自然不容他人置喙,便拱手作别。待离开君山,到了岳阳城中,找了一家小酒店,胡乱吃了饭,便寻间客房休息。忽然想起萧迟月身上飘落那封书信。他信手打开,不看则已,一看大吃一惊。这是和硕亲王舒尔哈齐写给萧迟月的信,信中要求他扶植于令仪成为丐帮帮主之后,便北上京城会同大内血滴子前往边陲,到边陲重镇伊犁,拿皇帝诏旨前往伊犁将军府,要求伊犁将军苏宁杰派兵携助他们上昆仑派,敕封昆仑掌教为护国掌教,总领西北各派首脑为朝廷所用,如若不然便火焚昆仑一派,便如当年火烧少林寺一般,不为我用便毁了他,也不能让他将来坐大,成为朝廷心腹之患。袁承天看过后,心中倒吸口凉气,没料到朝廷用心如此之狠,还好让自己得到这封书信,自己可要告诉师父早做打算,以防奸人计谋得逞!
他在小店中好好休息一晚,次日买了一匹好马,一路日星兼城。这日到了张家口,张家口地处西北,少数民族杂居,历来为军事重要塞口,境内长城蜿蜒曲折,为防外族入侵之屏障。袁承天正赶路间,只见前面几匹青骢马,马上是穿着兵服的军官,一个个剽悍异常,目露凶光,似乎一时三刻便要杀人,手中挥动马鞭狠狠抽打坐骑。那马匹受痛,忽律律长叫,奋开四蹄如风而去。袁承天见他们目露凶光,非是善类,心想:这厮们一定是去干杀人越货的勾当,被我撞见可不能不管,师父他老人家常常教导我们:日行一善,便是积德,便是无量之功德,眼见恶人行凶不可束手不管,道家子弟从来以天下苍生为念,从来不以富贵为念,不似别派人士总以荣华富贵为念。所以道家自古便是乱世出山济民于世,盛世归隐山林,有济世为怀之心,囊括宇宙之志。道教为中国本土宗教,自创教以来便以爱国为宗旨,爱国、护民、敬祖、礼神为四大基础。尤以近代为最,抗日战争道士下山卫国,几无生还!其它宗教概莫能比,鲜有出山抗战之人。
只见这干人来到一座高山,便纷纷下马,将马牵在隐蔽之处,束马衔枚以防马匹惊叫惊动对方。袁承天隐身一块山石之后,心想倒要看看他们劫杀的是什么人?不一刻从山路羊肠小道过来几个中年乞丐,身披四袋,分明是丐帮中人。他心想:既是丐帮弟子,自己可不能让这干官兵得逞,看来自已只有厮机而动,不可打草惊蛇坏了事。
只见这几个丐帮中弟子,来到这山的两山挟持的小道,抬头但见壁立千仞,阴森森骇人,心中不由一惊,倒收口凉气。就在这一怔一间,只听轰隆隆从山巅滚下巨石将后路与前进之路封死。接着一声呼哨,那几名军官手挽长弓,嗖嗖飞箭如簧,向那几名丐帮弟子射去。那几名丐帮中人,武功亦是不弱,闪展腾挪之间躲过飞来的长箭,但是终究还是不免中箭之虞,扑扑扑有三个弟子闪动稍微慢了些,便身中羽箭,但觉身上如千万虫蚁啃食,说不上的难受,便知不好,中了毒箭,但要拔去又是不能,那样便创口鲜血真喷,一命唔呼,为今之计只有盘膝打坐,用内功逼出体内毒汁,或可保命。
山顶清廷军官哈哈大笑道:“峡谷内那几名丐帮弟子听了,不要做无畏反抗,乖乖就擒,只要交出这河北丐帮分舵名册,便饶你们活命,否则你们死无葬身之地。”谷中受箭伤的丐帮弟子咬住牙关不言语,心中只是想我们岂能向你们鹰爪子低头,那样岂不折损丐帮英名。袁承天从山石后走出。那几名军官听得身后响动,回头见是个少年——袁承天虽师承赵相承,虽是昆仑派弟子,但不出家只是俗家弟子——因为赵相承有他的打算,他觉得袁承天将来前程不可限量,现今天下苍生受难,自己力有未逮,只有将这扭转乾坤的众担交给他来抗,所以并不要他做道士出家,只是挂名弟子,这也是为他将来的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