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袁门中人(1 / 2)
月色转西,袁承天见如玉姑娘哭个不休,便劝解道:“如玉姑娘,死者已矣,活者且坚强,还是节哀顺便吧!胡兄弟在天之灵也会含笑九泉。”如玉止住悲声,看了看怀中胡天西的枯骨,泪如雨下,情到伤处只有伤心人才会体会到那种肝肠寸断,不能自己。好一会儿,她才幽幽悲声道:“胡大哥已去,我还能独活人间么?”袁承天道:“如玉姑娘千万莫做傻事,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如玉用衣袖抆一下腮边泪水,凄然道:“袁大哥,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我实在承受不了,世间除了胡大哥,再无别恋!我既使活着亦如行尸走肉,你说胡大哥这样的人好人又有几人?世间尽多奸恶小人,为己之利不惜干丧尽天良的恶事!你说,胡大哥人生有来世么?亦或世间真有神明鬼怪佑护一生平安喜乐?”
如玉仰头看天边的月,又回头看袁承天。袁承天说道:“有的,世间有神明和鬼怪!我们不就是他们,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们的内心都有一个神仙,恶人行事,天必知之,正所谓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只要我们行好事,关怀天下苍生,不就是在世神仙么?”如玉姑娘嗤嗤笑道:“是么?可是为什么胡大哥死的这样惨?他是恶人么?他不是的,他只是明月山庄凤来仪手下的一个人,他从来没有害过别人,可为什么偏偏这样就死了呢?难道这世道便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袁承天道:“也许生死上天自有安排,已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如玉姑娘你不要再伤心了。”如玉忽然笑道:“是呀!我为什么这样执念呢!胡大哥已去,我心无所恋。”她说罢,放下胡天西尸骸,一头撞毙在一块青石之上,血流一地。袁承天待要出手,已是晚了,只有看着她死去。如玉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意,在她内心死亡原不痛苦,痛苦的是心仪之人已去,自己却独活世上,焉也无味,不如同去,在那个世界中可以和心仪的人在一起,未尝不是件快乐的事。袁承天来到如玉面前,要收拾她的残骸。不料她尚有气息,微弱的声音哀肯袁承天将她与胡大哥葬在一处。袁承天含泪答应。他本是性情中人,从来悲天悯人,见不得别人的苦,耐何总是力有未逮,可是也要尽其所能。
一堆山石高高隆起,袁承天将一个青石立在这墓冢之前,用轩辕神剑刻下胡氏夫妇之冢,旁边又刻胡君天西,胡氏如玉,生不同归,死同穴,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袁承天又将移来花木种上,向他们夫妇墓冢拜了拜,心中祝祷胡天西与刘如玉姑娘二人今生不能如愿,但愿来世还做夫妇!
袁承天心想世间竟有如此刚烈的女子,不知是喜是悲,抑或是老天能人?他从后山缘涯而下,因为有许的寨中弟子把守,况且只有一条羊肠只容两个人通过,可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要想出去比登天还难!后山把守便松懈的多了,可以轻松避开巡视的弟子。山涯间多长有山藤,枝漫纵横,所以从山上到山下只盏茶功夫,换做寻常人恐怕要一个时辰。
东方破晓,这一夜袁承天累得喘气连连,为了埋葬如玉姑娘和胡天西遗骸可费了不少力气,还好掘山石并未伤到这轩辕神剑分毫,可见这宝剑端地厉害。他来到一座农舍,见篱笆上晾晒的豆角犹未收起,更有不知名的野花缘篱而上,顽强地生长。这时从大屋中跑出一只大黄狗叫了起来。只听大屋中一个低沉的妇人声音,颤微微斥道:“大黄干么叫个不休?是不是有客人来了?”木屋的木门吱呀一声打开,只见一位佝偻背的中年妇人拄杖而出,年纪约摸五十,头发已经花白,脸上愁苦,一定是为了生计而愁的,是呀!人生不易,只有努力争取,别无他法。
袁承天见妇人打开木门,让进院子,连连道谢。妇人见他一身风尘,说道:“这位公子,看样子和口音不是本地人,是路过么?”袁承天道:“大婶,我路过此处讨碗水喝!”妇人将他让进大屋,咳嗽连连,好一会才打住,说道:“无妨无妨。”袁承天闪目间见大屋西边床榻之上躺着中年男子,面目黎黑,似乎久病在床,观之气血有亏,神情萎靡不振。旁边一个火炉,支着一个大药罐,里面是几味中药,仿佛是当归、甘草,白术几味中药。一个小女孩守在那,怕水煮没了那药便不能喝了,岂不白白浪废。
袁承天见了摇摇,心想这几味原本是冶气血有亏的人,只是少了些,似乎分量也不对。他便问这中年妇人是谁开了这几味药材。妇人言道是左近一位赤脚大夫。袁承天道:“大婶原本不错,只是分量不足,又少了两味药材,所以这位大叔久病难好,这样重新开几味药材,你去抓药管保七日之后这位大叔病愈,可以做些事情。”妇人闻道千恩万谢。——原来在昆仑派赵相承便带弟子上山采药,山上没有便去山下小镇药铺里拿药,教他们用药治人。袁承天都一一记在心中,今日见了怎能袖手旁观。
他在纸上写道:人参、白术陈土炒,各三钱,黄蜜炙,五钱,茯苓一钱,当归一钱五分,大熟地九蒸九晒一钱,白芍酒炒一钱五分,甘草炙八分,川芎、肉桂去皮,各五分,大枣五枚,生姜三片,再加附子三钱,鹿茸五钱,加以水煎服。其实附子和鹿茸原本可以不入药,奈何他病入膏肓,非加入这两味药材,否则无济于事。
妇人看了这纸上的药材,脸显难色。袁承天心知这几味药材需花不少银子,尤其这鹿茸更是名贵药材,要他们这蓬门蔽户的小人家拿这些银子确实为难。袁承天从怀中拿出唯一的二十两银子,因为一路上每见到乞讨的可怜人或者镇甸插草标卖儿鬻女的便抛下银子给人家,一路施舍一路颠沛,他自己只吃冷馒头,渴了讨水喝。他并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别人都是苦命人,自己这些遭遇又算。他将银孑放在桌上说道:“大婶你生活一定窘迫,这些许银子你收下吧,给大叔抓药,让他早日好起来,生活便有希望了!”这中年妇人泪盈满眶,几欲跪下来。吓得袁承天连连摆手不可以。
第二日,他辞别这农妇,回看时只见她依偎柴门,望着他。袁承天心中一酸,苦楚不由涌上心头,心想:自己从小没了爹娘,流浪世间,多亏牛二伯收留自己。可是这世上还有多少无家可归的苦命人?山路崎岖不平,路边荆疾纵横,时时刺到他脚掌,他都不觉得痛,只是心中惋惜如玉姑娘和胡天西。他们本应是世间一对璧人,可是刘观鱼便便拆散他们,结果如玉姑娘刚烈如此,竟以死明志,留下多少恨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