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章 来日大难.去日无多(2 / 2)
李瑞秋和武媚儿将楚倩倩搬离,用白布将她缠裹,然后合力抛入大海之中进行海葬。袁承天自然不能理解她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知道这是她们的帮规也不便阻止,自己毕竟是别派人士,也不容置喙,所以只有任她们为之。
当他见到楚倩倩尸身抛入大海之中,泛起红水,只见海中鲨鱼将她分尸,不一刻便海水又复湛蓝。大海又复平静,各自安好,仿佛什么也未发生。袁承天见李瑞秋和武媚儿两个女孩子面色平静,波澜不惊,没有惊骇的意思——也许她们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意;反而是袁承天心中凄凉悲意丛生,颇有恨事难消,意难平之意。转瞬间楚姑娘便香消玉殒,能不让人伤心无地?可是事情已成为过去,再也难以挽回!他长长叹了口气,心想:难道自己要遵守喏言,护卫这两个女孩子,回转中土?李瑞秋转头之际见到袁承天左右为难的神情,心中便明白这位袁少侠是位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心中自是为难,孤身带她们两个女孩子入世中土,终究是不便,岂但是不便,更于男女礼教大防有碍,所谓古之礼教,男女授受不亲也!所以袁少侠便左右为难。李瑞秋心想:我辈又岂是仰人鼻息之人?便直言不讳道:“袁少侠你可以自行离岛,我和师妹二人再也不会踏足中土,只在此岛终老一生!”
袁承天听出她话中悲凉,亦有一种倔强不屈于的意味,知自己适才无意间流露出的神情惹得人家性起,自己也不便解释,因为那样更加说不清,所以还是离开这里为是。他只有执手相别,临行时不忘将轩辕神剑负于背后,心中失落很多,海外此行,一无所获,亦未参透轩辕剑中的秘密,可说是无功而返。
海浪波涛间,海水上下颠簸之时,将袁承天所驾的木筏忽上忽下,好在袁承天功力深厚,可以驾驭木筏,否则非葬身茫茫大海之中不可。夜晚降临,只见天空中繁星点点,中有一星似暗实明,仿佛不会人注目,躲在寂寞的角落,看其它星座争辉,——它却孤零零守护自己的本位,不与其它星座交际,只在自己轨道运行,虽然孤独却是傲然,在别的星座它是孤独寂寞,无人理会,——可是在它却是自得其乐,它有它的认知和乐趣,又岂管他人的目光,犹如世间真正的英雄总是寂寞!
因为白天在海上起起伏伏一日,所以心神便疲惫,不由得头脑浑沌,迷迷糊糊在木筏上睡着了。
阳光明媚又是光明地一天,草长莺飞,鸟语花香,只见娘亲和蔼地看袁承天,语气轻柔道:“承儿,你来!”袁承天见到娘亲欢喜无限,侧目则见爹爹则在一旁,在那看山边脚下的羊儿走来走去,很是悠闲。这时父亲露出微笑,他一生善良,宅心仁厚,可是他那里知道世上人心险恶,处处皆陷阱?娘亲也与人为善,可是终日劳作,不得温饱,只有辗转世间求活,可是她初心不改,看到苦难的还要伸手援救,她有一颗爱人的心,虽然别人鬼域伎俩,甚而有人嘲笑她的善良。她依旧在恶的世界中坚强!袁承天看娘亲总是那样和蔼,总是助人为乐,可是娘亲哪里知道这世道那容得下你善良?
忽然身后有万千官军追来,口中兀自喊着袁门逆贼,还不授首,更待何时!一时间杀声震天,官军铺天盖地涌来,看情形势要将他们拿杀!情势危殆之极,眼见便杀到眼前。爹爹回看袁承天,问道:“孩儿你怕不怕这狗官兵?”袁承天自来见到清兵残民以逞,而百姓申冤无门,只有枉死街头,无人勘问!所以今日见了这清兵,仰首道:“爹爹,孩儿死且不怕,何惧这些清兵!”爹爹击节道:“好,不愧我袁门中人!咱们这便杀了这些清兵,为天下黎民百姓出了冤气,也不枉来这世上一遭!”娘亲虽与人为善,却从来胆小怕事,可是她虽也懦弱终也刚强,在大是大非面前也决不含乎,从来都不退缩。她握了一下相公的手,意示抉决,因为在这万千清兵面前,他们父子两人岂不是飞蛾投火自取灭亡?——可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生死关头那有得迟疑,此事明知不可为还要为之,所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忽然一名清兵首脑挥舞一柄长刀气势汹汹杀来,一马当先,挥刀径向袁承天的爹爹砍去。他见清兵首脑穷凶极恶,见人便杀,可见平常骄横惯了,杀人无算。袁承天见爹爹岿然不动,便跃身而去,挥动手中短刀向那长刀截去。只听呛地一声,竟而将袁承天手中短刀震飞。这人手一探已然拿住了袁承天,不由分说向后掷去,口中大喊:“将这袁门逆贼拿下!”身后清兵如狼似虎将袁承天五花大绑。袁承天口中叫道:“你们这些狗官兵只会残害无辜百姓!”一名清兵冲冲大怒,一个耳光打来,斥道:“反贼,死在眼前,还敢口出忤逆,当真活得不耐烦了!”袁承天咬牙切齿,想起百多年前家国亡于夷人之手,天下沦陷,天下黎民饱受苦难,流离失所更是常见,可是灾难深重,无以复加。哀哀之可求,上天竟视而不见,以至剃发易服,做了清国百姓,只是这一百多年间反清复明人士从未断绝,因为他们心中总有理想,不会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犹记师父赵相承那年下山带领袁承天拜谒明孝陵,兴之所之挥毫而下,以诗铭志:拜谒明孝陵,春风又见人间事,落花时节清明日。我自笑天为他人,谁人为扫天地事!可见其胸中城府,志在天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