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无定(2 / 2)

加入书签

要说为什麽的话,只能说那约百人的行列中,有几位都是定国的大人物,触目所及尽是行礼之姿,孟和当然也不意外,唯独离得较远,未必会入得了那些大人们的眼中。

然而看到那几人一起行动,让孟和心中起了些许想法,不过也不好对自家弟弟诉说,只得吐了口气,再将河畔那略显cHa0Sh的空气x1入x中。

仪官孟侯、户官于伯,以及不知为何走在了这两位大人身後的另外一人,他不具备官职,有的不过是在定邑城左近的一处领地,可那并非实封,是代替国君常驻该处巡视探查的人员,虽有一定权限但随时能被国君撤换。

公子其,定国国君第三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孟和与其会面的机会不多,但还是一眼认出了他,毕竟公子其以容貌俊秀出名,风采着实让人难忘。

此刻的他挺直了身子,如同那挂在腰间的长剑一般笔直,目光扫视之间无有与之对视者,若非孟和深知接下来的行程,恐怕会误认这人才是真正的主角。

官员与要人联袂而来并非是什麽奇事,毕竟定邑城就这麽大,目标还是同一个地点,在路上一起过来也没什麽……但就是因为这麽理所当然才不对劲。

在场除了五官之列的人员外,还有其他各地的人员提前到访定邑,就为了参与这次的祰天仪式,而在这种情况下同进同出,绝不可能不引人有些想法。

更别说这次大疫造成了无从挽回的变化,而可能左右这个问题的人们同行,这本身是否算是一种表态?

孟和远远望着那群人走过,心中有些烦躁,却又无法与旁人说。

或许因为要人们已然抵达,祭坛外围的营地霎时安静下来,唯有细碎的呼x1声,呼啸而过的风声,以及在这般宁静才显得格外明显的阵阵水波冲击。

孟适一度想回到祝官的护卫群中,却再度被孟和挽留下来,一同待在了观礼人员的外围处,隔着人墙却仍能综观全局。

事实上,除了祝官与国君作为主要行礼者外,大概也只有祝官府的人须要C持仪式,其他人只要保持距离观礼,惯例一般依尊卑站好队列之外,倒没有什麽特别的要求。

远方,只见得一队人员徐徐从定邑城南门而来,两列披甲卫士正步端视,执矛於左右护卫车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那是一辆由纯sEh牛所牵拉的敞篷车,其上一人扶拦而立,一袭玄端罩身如一抹天光下的Y影,章甫下束发随风摇曳,飘飘乎不似尘世之人。

孟和看那远远的身影并不是特别清楚,只是现下在定邑城中能着此服装出席祰天者,不作他想。

来者正是现任祝官的公子羽,只是在那驾牛车之後再无其他,唯有其余手执礼器的人员相随,让孟和有些讶异。

虽说目前国君身有微恙,不克出席如此典礼,但按照惯例也会让枢官出席,让枢官代为进行仪式,以示对上苍的崇敬,可如今却只有祝官独乘而来?

当然,公子羽目前暂代国事,有邀集五官召开议事的权力,作为国君的代理也无不可,只是他一人身兼代理与祝官之责,会让这仪式的过程……分外简便,因为不需要国君与祝官的互动,他一人足矣。

这代表着枢官的态度吗?还是在枢官背後的国君态度?此中玄虚胜似仪户二官与公子其同来之事,如一方透出烟雾的香炉一般,很难不让人觉得毫无气味,反而想在那氤氲中找出其由来为何。

这幽微之徵可能造就未来的结果,自己不得不慎,可这一切,小弟懂吗?

孟和瞥了站在身侧的孟适一眼,对他目前待在祝官府的事情感到为难,只因为他太明白自家父亲的为人处事,说是稳重不假,说是有城府也不算冤枉他。

对任何一件可能影响的事情都肯定思量再三,审慎决断个中利害後这才行动,盘上对弈如此,决定自家孩子的命运也决计不会迟疑,只要那是必要的。

自己与身侧的么弟如今的景况便是那份果断的结果,而如今也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就在孟和心思千回百转之刻,祝官便在众人的眼前与祝官府众人奏响的乐声中步下牛车,从一旁祝人手中接过礼器与写在丝绢上的祰文,缓步拾级而上,一步一步踏得缓慢而稳健,哪怕衣袖被风势拍得阵阵声响,身形却是不见摇晃,直至那祭坛的最高处。

由下仰望而去,那遮掩了天光的身影一振双袖,似一只攀在树梢的黑乌舒展双翼,随後身形一缩,在坛上俯下身,坛下众人亦随之拱手俯首。

风中一道低沉却在沉默中听得分外明了的嗓音传播开来,以最诚挚的心意朗诵祰文,只为了将此一念想传递至上苍,在这无常天地中祈求国人之幸,在此逆旅中得以安身立命之本。

诵声似慢实快,在孟和未能从这庄重肃穆的气氛中脱身时,乐声骤止,与那字字句句皆yu上达天听的话语同时消止。

随後坛上昇起了一道直朝天去的黑柱,正是祝官将祰文投火,以示此言将告昭昭天地,自此在光中没去,与尘同归。

夜里,无论午後的祭坛是怎样要人云集,此刻都落得了一份清静。

孟适作为祝官的随从自然是要留在祭坛旁的营地护卫,此刻他正坐在营地一隅,而当他将疑惑的目光投向身旁的兄长时,孟和仅是一笑。

「我代表仪官府在这边巡视,而此刻城门应该已经关上了,不至於让我城下等到隔天早上吧。」

当然,真正原因并不在此,但就藉口来说已经足够,至少孟适是信了。

孟和环顾了营地,只见附近架着火把照明,将祭坛的周边照得一片通明,可这份光辉却不及更高处的坛顶,纵是抬眼望去也仍是一片漆黑,连个轮廓都见不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