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页(1 / 1)

加入书签

('

朝廷一批将领都是蓝玉的心腹,各地的卫所也跟蓝玉牵连甚广,朝廷也有许多蓝玉的心腹。

蓝家是国公、常家也是国公。

两个舅家双国公,这权势未免太大了,会失衡的。

若是朱标还好,他很放心,朱标能按得住蓝玉。

可如果朱允熥登基,以他的能力,绝对无法控制!

主少国疑,以后他真的能按耐得住蓝玉么,国家会不会混乱?

这都是朱元璋需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朱元璋也在思考朱棣。

他并没有退位,国家虽然早就交给朱标打理,但朱标并未登基,朱棣是自己的嫡子,也有资格继承皇位。

朱元璋真的动起了这个念头,但是他又思考了许久,犹豫不决,太难抉择了。

无论从哪方面看,朱棣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是刚理伦常,不能更变!

一变也是要出大问题的。

父死子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按照这个制度来看,下么下一任储君也应该是秦王朱樉,再不济也是晋王朱棡,再怎么轮,也轮不到老四朱棣。

从朱元璋的角度来看,他并不是看当下。

而是看整个长远的王朝!

如果真的选了朱棣,后果肯定不堪设想。

若真是这样,不按照制度来,不就承认了其他藩王都够格当皇帝了吗。

即使现在不乱,朱棣有能力能压下所有人。

那下一朝呢?

下下一朝呢?

大明会不会历史重演,上演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了呢?

朱元璋是读了许多史书,从史书上吸取经验,寻找让王朝延续最久的办法。

为了储君之事,朱元璋夜不能寐,精神十分不好。

此时此刻,朱元璋坐在奉天殿的龙椅之上,听百官觐见。

已经上朝了几日,今日时机应该差不多了。

早朝过了一大半,朱棣阵营之中,突然一名言官站了出来。

这等事情,发起人必定是小官先出来,扛枪挡子弹,当炮灰往前冲。

言官官职非常小,官位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官位从七品。

但却又十分特殊,小小言官也能进入奉天殿上朝。

朱元璋专门找那些书呆子道学先生,认死理的去干这行。

因为这工作得罪人,捞不到钱,而道学先生是最合适的人选。从制度上赋予了言官广泛而重大的职权。

以小制大的方法,这些御史都是七品官,可以说是芝麻官,赋予他们监管长官的权利,就使得他们不敢过于张狂。

言官啥都敢喷,就连皇帝做得不对,也能喷。

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

而且,言官喷人后被罢官,还以为荣,不以为耻。

证明自己公明大义,正直敢谏。

是铜镜,可正衣冠,有风骨!

一名言官站了出来,拱手道:“圣上,臣有本要奏。”

朱元璋道:“准奏。”

这名言官语出惊人,拱了拱手,露出正义凌然的表情,道:

“臣,要弹劾户部尚书赵勉任,去年干旱各地旱灾,因户部尚书赵勉任不重视,作为甚少,导致今年各地灾荒连起,荒民四处流传,严重之处,易子而食,求皇上治罪,至户部尚书赵勉任死罪!以祭生灵涂炭之怨!”

这就是言官,开口就是弹劾尚书,闭口就要治人死罪。

此言一出,满朝都热闹起来了。

听到这话的户部尚书差点翻了白眼,这人也他娘的太毒了。

同朝为官,刚才上朝的时候,路上还笑呵呵的我打招呼,你转眼就要圣上治我死罪,狗贼啊!

能当上户部尚书,那都是人精啊,他岂能坐以待毙?

赵勉任指着那言官骂道:“邓诏,你简直满口喷粪,胡言乱语,奉天殿下,由得你血口喷人吗?”

说完,赵勉任朝着圣上,拱手伸冤:

“求圣上明察,臣勤勤勉勉,不敢有一丝一毫疏忽,自旱灾起,臣得了圣上旨意,极力赈灾,各地绝无易子而食的事情,这都是荒谬之论,邓诏的话是一句不能信,臣请圣上明察!臣请圣上治邓诏欺君瞒上之罪。”

朱元璋默默看着,并不言语。

此时,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又有数名小官纷纷站了出来,杀入了战场。

“圣上,臣要弹劾户部尚书赵勉任,此人表里不一……”

“圣上,臣要弹劾户部尚书赵勉任,据臣所查,邓诏都是属实……”

“圣上,臣要弹劾户部尚书赵勉任,令百姓流离失所……”

……

第177章 帝王权衡术!李逍被疯狂弹劾!朱元璋之喜

奉天殿之上,朱元璋已经隐隐有些不悦。

前段时间,朱标病重,他一直忙于朱标的病情,可天不遂人愿,标儿最终还是走了。他心情悲痛万分,又处理朱标的后事,孤儿无暇顾及朝政。

大明有各地难民的消息,他也是刚刚得知,立刻派锦衣卫谭渊和纪纲二人前去各地调查实情。

听来刚才下面官员的弹劾,甚至说各地严重之处,竟有易子而食的情况,真是岂有此理!

现在可是洪武时期,自己的管控之下,他才放下朝政多久,标儿才病重离去多久,就让百姓流离失所了?

朱元璋看向户部尚书赵勉任,道:“可有此事?”

赵勉任是蓝玉这边的人,可他心道自己平时也没有表露出来自己的立场,传话都是派人传的,怎么就被集体针对了呢?

他拱了拱手道:“圣上明察,自旱灾以来,臣日夜操劳,绝不敢怠慢,旱灾所在之地,本官都拟下赈灾款项,太子殿下亲自批阅,款项也拨了下去。”

话音落下,他朝着户部一位侍郎使了使眼色,那侍郎立马站出来,“圣上,事实如此,洪武二十四年六月,多地数年未降雨,免北平、河间、河南、开封、延安、汾州……被灾田租。秋七月壬寅,命户部稽渡江以来各省水旱灾伤分数,优恤之。北平拨银二万两、河间拨银一万八千两、开封拨银……”

朱元璋面无表情,却是看不出喜怒哀乐,只是淡淡打断道:“朕问你赈灾拨款详细了么?朕问你究竟有没有灾民逃荒,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话音落下,赵勉任额头上的汗珠就滚落下来了。

他的确是将银子给拨下去了,户部的工作算是合格,但各府各地的处理情,他也管不了啊。

往往是有层层剥削的情况,可以以往是半推半就之下,事情就过去,现在不同,风口浪尖,而且的确是有灾民逃荒情况的,这也是赵勉任没有预料到的结果。

赵勉任知道此时再狡辩,怕是大不妙了,立马跪地道:

“臣办事不力,恳求圣上责罚。臣已将款项拨下,灾民逃荒事情臣的确不知晓,若是属实,各地知府赈灾不力,瞒情不报让人可恨。”

他一边说,一边偷偷的推卸自己的责任。

随后目光看向刚才弹劾的几个官员,拱手道:“臣弹劾邓诏、别荣、孟成、程极几人,几人身任监察御史、或给事中,下面各府有情况却没有知晓,今日才报,臣恳请陛下,治他们监察失职之罪,赐其死罪,以正朝纲正气!”

朝堂之上,弹劾别人,都不懂就往严重的说。

你说我,我说你,反正都要你死,至于真死还是假死,那就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了。

随后,蓝玉阵营这边的官员们也纷纷加入战场。

“陛下,臣弹劾别荣,监察不利,前不久臣还看到别荣留恋花月场所,身为监察官员,难免让人怀疑!”

“陛下,臣弹劾程极,若是灾荒属实,定然是各地知府赈灾办事不利,如此大事现在才报……”

“陛下,臣弹劾邓诏,此人居心叵测,前不久还写书,书中暗讽当前朝政的局势……”

这些人也是早有准备,掌握了别人的一些小把柄,反正是不是把柄另说,先凭借一张嘴说出来,先把事情抹黑……

随着这帮人弹劾,另外一帮人立刻开始反击,也是拿着对方的小把柄,攻击对方。

很快,朝堂就热闹起来了,瞬间变成了菜市场,双方争得面红耳赤,说着说着,就开始骂娘了,眼看就要打了起来。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