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页(1 / 1)

加入书签

('

“对了,提醒大家一句,大明钱庄存银两不要钱,还有利息哦,一百两银子存一年,有一两银子的利息。”

于谦又大声提醒一句。

原本还打算将银两存到自己家地窖的百姓,立马就改变主意了。

百信可舍不得将钱存在钱庄,因为要出钱。

但是,如果有利息就不一样了。

“什么?还有利息?那我们就存到大明钱庄面去。”

“我刚才卖了五十亩地,得了一千两银子,照这样算,我一年就有十两银子的利息,这也太好了。”

“天呐,吃利息就够我们生活了,这是什么神仙日子。”

百姓们纷纷开口说道,兴奋难当。

到了下午,百姓的地几乎都收到了手中。

于谦带着一百人的军队,护送他们去南京城的钱庄。

就如此,百姓们拿到钱,又存进了大明钱庄。

这也是李逍的主意,让百姓存钱,免得有了钱乱花,甚至拿去赌博,最后血本无归,家破人亡。

而且,这还有很多的好处。

朝廷虽然看起来,花费了海量的银子收地。

但实际上,这也银子又回来了,只需要支付一些利息就能让他们数钱数到开心。

至于这些百姓,平日里节约惯了,恨不得一直将白银存到钱庄不取出来,每年拿利息。

田地多的发现,拿利息就能过日子,以后日子好过了。

想必,后面可能会出现一群人拿着利息到处消费。

这也是李逍想要看到的,毕竟有消费,经济才能活起来。

看到别人拿利息,很多没卖地的人也坐不住了,纷纷卖地。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汤家村百姓的土地,就这样几乎全部收了上来。

而类似这样的情况,正在整个南直隶发生着……

第308章 百官拜见,即将成功!

南京城,奉天殿。

“参见国师!”

百官朝拜,声音整齐划一。

经过这些日子,李逍各种手段频出,已经将南京城朝廷的官员治理的服服帖帖,心悦诚服。

谁能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南京真的变天了。

豪强服软,百姓缴地,舍区开花结果,遍布村落,已经开始接手各错落的管理,成体形成了一个系统。

不得不说,国师想出来的舍区还真是非常完善,彻底解决了皇权全面落地的最后一步。

虽然支出非常之大,前期投入也非常大。

但好像等村企业逐渐建起来后,就能自己自足。

即便有些村子的舍区没有村企业,也能自给自足,因为土地全部归属朝廷,村民们租土地,需要去舍区出租。

先给租金,那些租金等于是税收,这些税收足以运作舍区的运转,还能多出许多上交朝廷当做税收。

也就是说,让乡绅帮忙收税这些活儿,彻底成为了历史。

一切的事情都是朝廷办了,朝廷再也不需要依靠当地的乡绅去解决。

南直隶十四府是天下最为富庶之地,属于平原产量地区,等变法彻底成功后,剩下的那些地方自然是水到渠成,其他地方的豪强远没有这边多,更容易推动国策落地执行。

而且听说,太上皇朱元璋也已经安排各地的藩王们,按照北平的方针,学习国师李逍,让藩王们在当地执行新国策。

各地闲置的藩王终于找到事情做了。

之前他们不停的被削去权柄,都快成了废人。

而朱元璋为了让变法顺畅,这次网面,重新让每个藩王掌握了三护卫,明朝军制,一个护卫是五千人,三护卫就是一万五千人的军队。

拥有了护卫军队,这些藩王们再次有了实力,可以权衡当地的官员后,便争先恐后的在他们属地变法,表现给朱元璋看。

因为他们好像听到了一些风声,那就是朱元璋打算开疆拓土,将他们这些个藩王都将出战,打下更多的疆域,将他们封到其他地方。

藩王们自然愿意啊,留在大明的土地,有四哥朱棣这样的皇帝不停地削弱权柄,防着他们。

到时候等朱元璋驾崩后,他们岂不是成了被圈养的猪,还不如去其他地方当土霸王潇洒。

朱棣对于弟弟们重新获得军队,也没有什么意见。

他们的确是要有些实力,以免到时候封到其他国家的地盘,掌控不了局面。

种种原因之下,除了南京之外,实际上全国各地的变革都逐渐开始进行着。

朱高炽也在各方面进行支持,国企现在由朝廷掌管,可以拿出更多的代理权给各地……

李逍自然也是得到了消息。

原来大哥朱元璋看似在南京养生,实际上也没有闲着,在布局天下呢。

至于自己的岳父朱棣,还有小舅子朱高煦,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

他们还在倭国除掉那些不听话的家族,有姚广孝在那边,也在进行着变革,意图将倭国彻底变成大明的模样。

听说,倭国的人已经被杀掉了一半了,为了除掉那些奇怪的习俗,比如倭国的语言和文字,还有神庙,信仰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有很多倭国百姓反抗。

朱棣哪能惯着,直接就开始屠杀,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史称“永帝扫倭”,抗者斩草除根。

虽然这一扫,将倭国六成的人给扫没了,但朱棣一点都不在乎,因为这些本就不是大明的子民。

而剩下的人,则是性格懦弱,不敢反抗的,对于这样的人,朱棣没有赶尽杀绝,留着当给大明的人当奴隶。

发展倭国,还需要劳力,这些就是最好的牲口。

就在李逍在南京变革快结束的时候,倭国的变革也快进入尾声,成为了大明的银矿场,造船厂。

姚广孝已经在倭国建立了几个大型的造船厂,那些倭国本土居民,大部分就去挖矿去了,或者是去船厂当苦工去了。

得知倭国的情况后,李逍是非常欣赏岳父朱棣的所作所为。

心里默默给岳父点了个赞:干得漂亮!

另外,李逍还连夜给岳父写了一封信,让他下一条命令,让迁到东海府的大明子民不准与那边当地的人通婚。

以免血脉被污染了。

李逍特意强调,岳父您是真龙天子,而大明子民乃是龙的传人,可千万不要让乱七八糟的血脉,污染了炎黄子民的血脉。

朱棣想想觉得很有道理,随即也回了一个字:准!

于是,东海府也就是原本倭国的人,彻底沦落成为了奴隶,最苦最累的活儿都交给他们干。

预计再过百年,这些本土人也就彻底绝种,东海府也就彻底是大明的形状,里面的人也都是汉族。

此时,奉天殿的文武百官左右而立,等待李逍发话。

现在是例行早朝,他们每天都要来到这里汇报情况。

李逍微微颔首,表示可以了,颇有一番皇帝的味道。

此时的李逍除了没有坐在那把龙椅之上,其权柄和权势已经跟皇帝没什么两样了。

太监高呼:“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大殿之上,百官全部到齐,毕竟每日来一趟,即便什么也不干,也能拿个全勤啊,而且他们也不敢不来,国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对于那些不作为的官员,国师是很不客气的。

但好在是,国师的处理方式,比朱元璋要柔和。

国师处理人的方式就是直接革职,贬为庶民。

而朱元璋的处理方式,就是直接咔嚓了,不给你讲那么多大道理。

相比而言,大家渐渐的能接受国师。

但眼下这个节骨眼,谁也不想被革职。

因为好像听说……国师要给官员分房了……

此时,户部右侍郎余实走了出来。

如今的余实,已经从一个小官被李逍提拔。

原本的右侍郎被李逍贬到了工部去了。到了侍郎,因为整个吏部都是李逍说的算,想提拔谁就提拔谁

户部左侍郎余实拱手道:“国师,臣汇报下近日变法改革的情况,根据户部统计,北平流动电影队来到之后,百姓上交土地的热情高涨,上交已达九成。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