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老君春深(1 / 2)
山顶又淅淅沥沥飘了雨,天色渐渐变亮,没见到红日,朱华看着翻滚的云雾,心情复杂。
沅自立朝,便与金国时有边境摩擦,她爹从军多年,做到百夫长一职,却在她六岁的时候失了踪。这种事边境线常有,大都是死了,部队按阵亡送了补贴。娘亲张氏年轻且相貌端正,不少人来劝再嫁,提亲者不乏年轻能干的小伙,但她不信丈夫已死,宁愿一人养家,也不知里里外外吃了多少苦。
张氏有一手好针线活,做了衣裳裤鞋或是买些材料,算着日子赶小集大集。那时候朱华才几岁,只记得在姨娘叔伯家里等娘亲出远门回来带糖饼吃,若是娘亲没有带小玩意儿回来,只当是娘忙忘了,哪里知道大人们相互摇头、愤愤不平是买卖做完又被抽了厘息。
等李思空跟着娘亲回了家,小伙伴们一起耍,说起从大人那里偷听的消息,她才知道这集上有抢钱打人的恶棍,现在被不知何处而来的大侠上下教训了一通,叫人好生欢喜。那大侠走了咋办?小孩子们叽叽喳喳谁也说不出来个名堂,斩草除根、擒贼先擒王,你说他们啥也不懂吧,戏文里说的演的,他们都记着,只恨自己不是英雄好汉,一惩英豪。
都是想做英雄的,只有她托娘亲的福,有幸被李思空教了几招几式。她问过张氏,从前一直都不死心,怎么就愿意跟他了?母女俩相依为命,孩子大了,也没什么不可说的。
张氏信佛,路上有庙,总要进去拜一拜。她在集市受了李思空的帮助,两人又在破庙碰上。李思空躲在摇摇欲坠的房梁上,看她向大佛感谢侠客出手相助,也请佛祖保佑自己的丈夫还活着。不想那房梁承不了一个人的重量猝然断裂,带得整座庙也要塌,她就又被李思空救了一命。
“他把我从庙里拽出来的时候,手里还不忘拎着药包,我闻见他身上的血味儿,说替他煎药,他竟也跟我走了。”
至于小孩儿们担忧的事情,李思空偷了那收受好处的县令夫人的一只金手镯,并留了张条目细数赃物,要县令立即惩办豪绅,否则就请其身首异处,当然这些也都是朱华临行前张氏才告知于她的。
小时候的她不过同李思空生活了一年,种种细节记到现在,无论是他对娘亲,还是对自己。李思空会陪张氏一起上集,或者替她去,再给母女二人带些新鲜玩意儿;他教了自己轻功的身法和观察入微的习惯;又在走之前给自己起了字,希望她像花朵一样美好茂盛地生长绽放。
她更记得母亲的变化。从前张氏求佛求下落不明的丈夫平安,李思空走之后,她请长辈帮忙,操办了一场葬礼,朱华的父亲就此埋入了黄土。再求佛,张氏便是替李思空求了。张氏绣花绣得极好,十里八乡的姑娘出嫁都愿意请她做条被面,朱华从小跟着学,自然熟悉娘亲的手法,也知道哪年时兴什么样式。那红绒布袋绣的是朵黄牡丹,停着只蝴蝶,她记得清楚,母亲连夜赶制的。
↑返回顶部↑